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浙贝止咳颗粒是在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民间验方长期经验使用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中成药。大量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在抗菌、抗病毒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浙贝止咳颗粒中一些中药成份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在许多文献资料中都有报道。本课题拟在进行浙贝止咳颗粒抗菌、抗病毒作用及其部分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对其镇咳、祛痰等相关药效学作用进行研究,进而探讨浙贝止咳颗粒作为中药制剂对于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及其相关机制的作用,从而为预防以及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提供一种可行的途径。方法:本文主要进行了浙贝止咳颗粒体内外抗菌、抗病毒作用和镇咳、祛痰等相关药效学研究。通过测量浙贝止咳颗粒的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观察其体外抗菌作用;以浙贝止咳颗粒对细菌感染的小鼠死亡保护作用实验观察其体内抗菌作用;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致MDCK细胞和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病变为观察指标,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浙贝止咳颗粒体外抗病毒作用;体内抗病毒试验应用小鼠滴鼻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造模,灌胃给药,通过观察其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死亡保护作用、肺指数的影响,从整体水平上考察浙贝止咳颗粒抗病毒的作用效果,通过对病毒性肺炎标本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昆明种小鼠氨水引咳实验观察其镇咳作用,采用昆明种小鼠酚红排泌实验和SD大鼠毛细管排痰实验观察其祛痰作用,从药效方面观察浙贝止咳颗粒的治疗作用。结果:1、体外抗菌实验:浙贝止咳颗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4mm,MIC为10.55mg/mL,MBC为21.1mg/mL;对肺炎链球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6mm, MIC为42.19mg/mL,MBC为84.38mg/mL;对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8mm,MIC为42.19mg/mL,MBC为84.38mg/mL;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抑菌圈直径为20mm,MIC为21.1mg/mL,MBC为84.38mg/mLo(注:药物浓度以生药计)2、体内抗菌实验:染菌后浙贝止咳颗粒高、中剂量组小鼠死亡率分别为30%和40%,与生理盐水组(死亡率为100%)相比,差异显著(P<0.01),与阳性对照药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3、体外抗病毒实验:浙贝止咳颗粒对MDCK细胞的半数有毒浓度(TC50)为110.81mg/mL,对抑制流感病毒致MDCK细胞病变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为1.41mg/mL,治疗指数(TI)为78.6;浙贝止咳颗粒对抑制流感病毒致鸡胚成纤维细胞细胞病变的最低抑制浓度为8.5mg/m L。4、体内抗病毒实验:浙贝止咳颗粒高、中剂量组对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小鼠死亡保护率分别为71.4%、64.3%,与病毒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与阳性对照利巴韦林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浙贝止咳颗粒高、中剂量组小鼠的肺指数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PP<0.01);浙贝止咳颗粒对小鼠病毒性肺炎有抑制作用并具有正的量效关系,即在一定情况下,剂量越大,越能有效地抑制流感病毒所致的小鼠肺炎,肺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可见,浙贝止咳颗粒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小鼠肺脏组织结构较完整,肺泡间隔基本接近正常,炎性细胞浸润减少。5、相关药效学实验: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浙贝止咳颗粒高、中剂量治疗组可以明显减少小鼠的咳嗽次数,延长氨水所致小鼠咳嗽潜伏期(P<0.01);增加小鼠离体气管酚红排泌量及大鼠毛细管排痰量(PP<0.05或P<0.01)。结论:1、浙贝止咳颗粒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并且对细菌引起小鼠死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说明该药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2、浙贝止咳颗粒能有效地抑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MDCK细胞和鸡胚成纤维细胞内的复制,并且能改善流感病毒引起的小鼠肺炎症状,延长感染流感病毒小鼠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因此在抗病毒方面,该药可能是一种有应用价值的有效药物。3、浙贝止咳颗粒具有明显的镇咳、祛痰作用,这为其在临床应用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课题在浙贝止咳颗粒体内外抗菌、抗病毒作用方面的研究为其临床应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疾病提供了药理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