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用地具有区域小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及增加空间景观类型等多种显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构成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的重要组分。本文采用实地调查法、遥感和GIS技术、景观格局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计量等四种方法,其研究目标在于确定长沙市天心区2006年及2015年的主要的生态用地类型及分类、测算各类型面积占比,并构建生态用地类型分布图,进一步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价值。主要的研究成果有: (1)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支持下构建了长沙市天心区2006年和2015年的生态用地类型分布图;2006年和2015年,天心区生态面积总额在10年间减少了224.09公顷;生态用地中除草地面积增大外,其他三类生态用地面积表现为有所减少;在生态用地的类型结构中,其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林地、水域(湿地)、园地、草地。 (2)利用软件FRAGSTATS3.3进行景观格局分析得到:2006年和2015年,天心区的生态用地斑块数由1717块增加到3435块,斑块密度增大,分维数增加。从生态用地类型分布图上可看出斑块分布越来越离散,斑块形状趋于复杂,空间分布聚合度增大,说明天心区生态用地存在破碎化程度逐年加大,景观水平受人为干扰程度增大;生态用地类型不平衡,在地域上分布不均;生态功能逐渐减弱,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等问题; (3)通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ESV计算得出:2006年和2015年,长沙市天心区的生态系统总的服务价值分别为4606.4万元、4235.9万元,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生态用地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排序依次是:水域(湿地)>林地>园地>草地。2006年和2015年,面积分别占天心区生态用地面积的36.68%和36.34%的水域(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却占到了54.70%和54.32%,反映了水域在生态服务方面的重要性。面积比重分别为52.20%和52.83%的林地在生态服务功能方面分别有39.97%和40.55%的贡献,这说明林地是天心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主要载体。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大到小依次为气候调节>水文调节>废物处理>维持生物多样性>气体调节>保持土壤>娱乐文化>原材料>食物生产,其中气候调节、水文调节、废物处理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占整个生态用地服务价值的50%以上,原材料和食物生产两项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两项之和不到7%。说明了长沙市天心区生产性功能远远低于服务性的功能,而且生产性的功能有逐渐弱化的趋势; (4)针对目前长沙市天心区生态用地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区域实际情况,从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因素探讨提出优化天心区生态用地结构、完善其功能的技术手段和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