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马克思的比例失调经济危机论,将比例失调作为考察危机成因的主线贯穿全文。首先从危机就是比例失调的角度界定了危机;其次通过述评,把一切经济危机论归并到比例失调危机论视角下;再次在阐述马克思所揭示的按比例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考察各种经济运行方式对实行按比例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比较后得出市场经济是促进按比例发展的最佳方式;第四,对市场经济比例失调的内部成因进行分析,即从供求这对基本经济比例的五次裂变来分析比例失调,指出了供求裂变是经济比例失调的决定性内容;最后,考察当代市场经济比例失调的外部具体成因,提出了技术、经济和社会等具体因素是经济比例失调的外部诱因,结合内因与外因解释了当代经济危机的成因。本文的核心观点是:当代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因供求五次裂变而导致的比例失调,在当代技术、经济和社会背景下的触发。具体的各章节按上述思路逐一展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危机延续了 1825年以来周期性生产过剩的主要特征,也在科技、信用杠杆、分配、经济全球化和宏观经济管理五个方面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新特征。即新的科技革命下技术发展加强了危机破坏力、信用杠杆的提升和虚拟经济的膨胀推动危机的发展、严重的两极分化加重了危机的损害、危机借助经济全球化不断蔓延和全球各国不同程度地强化了宏观经济管理。虽然学界从不同视角对当代经济危机成因进行了多方研究,但始终未能达成共识。在此背景下,本文着重对经济危机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经济危机是经济运 "行脱离正常的经济比例而引致正常再生产过程的中断。从生产视角切入,结合经济周期来看,经济危机的概念进一步明确为周期性生产过剩的比例失调。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可从不同视角归纳为消费不足危机论、比例失调危机论、利润率下降危机论和基本矛盾危机论四个体系。后人对经济危机成因的探讨(包括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发展),可以逐一归类到上述四个体系的视角中。在梳理四个体系关于经济危机成因逻辑解释的基础上,消费不足危机论可看作生产视角的比例失调,基本矛盾危机论可看作政府与市场的经济比例(边界)失调,利润率下降危机论可看作资本与劳动、要素收益结构等比例的失调。如果从只关注一般市场经济危机的目的来看,基本矛盾危机论主要关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经济危机,可以排除。同时,就利润率与危机成因的理论逻辑来看,本文从利润率公式、企业家创新活动、产业结构演进和利润率下降与危机因果关系的实证四个方面对利润率下降的危机论进行了批评,认为把利润率下降看成危机成因的理论不能成立。由此,从广义的比例来看,消费不足危机论、利润率下降危机论和基本矛盾危机论可归并到比例失调危机论中,而从排除基本矛盾危机论和利润率下降危机论的角度来看,其他各种经济危机论仍可归并到比例失调成因体系中。所以,本文认为一切经济危机论都是广义的比例失调经济危机论。之所以出现比例失调,是因为经济的发展必须遵循按比例规律,才能使生产与需要相适应。人类的需要具有趋高性和多样性,只有通过生产才能满足。按比例发展就是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三个基本问题,也即资源配置问题。马克思提出了按比例配置社会总劳动及按物质形态和价值形态相结合配置资源的科学设想。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分别采取了四种经济运行方式,即自给自足经济、计划经济、自主治理经济和市场经济,来实现按比例发展,其中前三种侧重于生产与消费的物质平衡,后者侧重于生产与消费的价值平衡,各有其适应条件和优劣长短。自给自足经济是一种产销合一的按实物量分配的按比例发展方式,具有家庭内部需要得以满足和节约资源的绩效,但存在生产效率和生产积极性不高等局限;计划经济是一种计划机关统筹生产与消费的按实物量分配的按比例发展方式,具有比自给自足经济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好满足人们需要的能力,但存在完全信息难以获得和资源利用效率低等局限;自主治理经济是一种协商配置资源的,按实物量分配的按比例发展方式,具有较前两种经济更公平地满足需求和克服生产惰性的能力,但存在组织稳定性不足和协商成本过大的问题;市场经济是一种以价格机制来配置资源的,按价值量分配的按比例发展方式,具有较前三种经济更能提高生产效率和充分利用资源的能力,但存在市场盲目性和扩大分配差距等局限。市场经济比前三种经济在按比例发展上更为有效,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能找到最优的按比例发展方式。但是,在市场经济通过利益激励促进供求平衡,进而促进按比例发展的同时,供求链条先后出现的五次裂变,潜藏着不断上升的、巨大的比例失调风险。自给自足经济中,剩余产品的出现导致了交换的产生和发展,打破了产销合一的供求直接统一,出现了供求的第一次裂变,这次裂变有效地处置了剩余产品,使自给自足经济转化成为以交换为目的的市场经济,但市场经济无法解决商品内部价值与使用价值两种评价机制不完全一致,导致供求可能存在失衡的问题。货币出现后,打破了以物易物的供求直接对接,出现了供求的第二次裂变,这次裂变在一定程度解决了价值评价不一致的问题,但也引出了商品与货币的矛盾,延长和复杂了供求的链条,增加了商品流通中无法实现供求平衡的可能。前两次供求裂变在等价交换的商品流通中实现,其二者导致比例失调只表现为可能。资本出现后,改变了商品流通的等值交换模式,出现了供求的第三次裂变,这次裂变形成了以增殖为目的而非商品交换为目的的新供求链条,但出现了价值规律与资本占有规律共存于供求链条的矛盾,即供求链条中既要实现价值增殖,又要实现等价交换的矛盾,这种矛盾使得经济比例失调从可能开始转为必然。虚拟经济出现后,出现了供求的第四次裂变,这次裂变使资本成倍数地增殖,但虚拟经济派生于实体经济,必须从属于实体经济但又不断超出实体经济的矛盾难以解决。市场经济在供求中引入了政府后,出现了供求的第五次裂变,这次裂变借助政府的力量解决了市场失灵的部分,但市场失灵不能根除,政府也存在政府失灵,政府失灵为市场失灵叠加了比例失调的风险。供求的五次裂变使市场经济潜藏着巨大的比例失调风险,并且呈现出从比例失调可能趋向比例失调必然,并不断扩大的趋势。供求裂变的任何一个裂变都可能造成经济的比例失调,导致经济危机的出现,诸多裂变的叠加则更扩大了比例失调的风险。揭示了市场经济的比例失调的内在成因后,文章结合了市场经济的外部的,具体的成因来说明经济比例失调,即经济危机的形成。结合了当代经济危机的基本情况,对美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的经济危机阶段进行界定,以便为实证分析提供危机阶段参考。通过对当代经济的特征分析,文章选择从技术、制度和社会等几个方面对当代经济危机的具体成因进行探讨。指出当代科技革命对固定资产更新的影响加强了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当代信用杠杆放大了虚拟经济失控;当代经济制度形成了更大程度的两极分化,扩大了比例失调的可能;当代的经济全球化使比例失调在全球中扩散。在各种当代市场经济的外部的,具体的成因的触发下,当代经济危机开始出现,并对市场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最后,本文将当代经济危机的成因归结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因供求五次裂变而导致的比例失调,在当代技术、经济、社会背景下的触发。并得出了三个主要结论:第一,一切经济危机论都可以归并到广义的比例失调危机论中;第二,市场经济是迄今为止人类所能发现的,最优的按比例发展方式;第三,市场经济内部必然存在比例失调累积和扩大的趋势,结合当代市场经济的外部具体成因将最终触发当代经济危机。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经济现状,提出了三个防止比例失调的建议,即坚持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市场化建设和把握经济运行的若干重大比例及其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