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济南市小学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流行病学特点,从儿童体形认知状况、遗传因素、饮食习惯、家庭情况等方面分析可能存在的儿童超重肥胖的相关因素,探讨行之有效的肥胖干预措施,为学校健康教育目标的确立、健康促进教育方案的设计、疾病预防措施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将济南市所有城区进行编号,按照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两个城区;再用随机抽样方法在一个城区分别选取干预校和对照校各2所,在另一个城区选取干预校和对照校各1所;在选中的小学中,用随机抽样方法,从2-5年级(济南市小学均为六年制)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2个班,以选中班级的儿童作为调查对象。通过体格检测检查儿童的身高、体重,并发放“小学生调查问卷”和“家长调查问卷”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和测量。结果1.济南市城区儿童身高体重资料分析被调查儿童的年龄在7-12岁之间,男、女生的身高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高,分别从7岁时的133cm和130cm增加到12岁时的151cm和152cm,增幅分别为18cm和22cm,在12岁之前男生身高高于女生或极为接近,12岁时女生身高超过男生;体重随年龄增加而增长,分别从7岁时的31kg和29kg增加到12岁时的45kg和45kg,增幅分别为14kg和16kg,在12岁之前,男生体重均高于女生,12岁时男、女生体重较为接近。2.济南市城区儿童超重和肥胖患病率济南市城区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是16.1%和16.0%,男生、女生的超重率分别为9.2%和6.9%,肥胖率分别为9.8%和6.2%,且男生的超重率、肥胖率均高于女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373,P<0.01)。3.儿童体形认知状况男、女生的自我体形评分均数分别为4.5和4.2,男生高于女生,不同性别、不同体形的儿童在自我体形认知评分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生的理想体形评分均数分别为4.0和3.8,男生高于女生。男、女生的体形不满意度评分均数分别为0.54和0.41,不同体形学生对体形不满意度为超重肥胖组>非超重肥胖组。男生对标准身材男生的评分高于女生,非超重肥胖组对标准身材女生的评分高于超重肥胖组。分别有10.1%和0.8%的儿童选择特别胖的体形作为自我体形认知和理想体形认知。4.济南市城区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4.1遗传因素及家庭情况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儿童超重肥胖发生在父亲职业、父母亲体质指数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亲职业为工人其超重肥胖发生率更高,父母体质指数越大,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越高。4.2出生情况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儿童超重肥胖发生在儿童出生时体重、出生后4个月喂养方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出生时体重越大,超重肥胖率越高;在喂养方式方面,超重肥胖发生率为人工喂养>混合喂养>母乳喂养。4.3饮食习惯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儿童超重肥胖发生在儿童早餐是否通常吃米面制品为主、睡前半小时进食、上月吃西式快餐次数、上周在外就餐次数、吃饭是否吃饱、日常选择饮料种类、晚餐进食时间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4生活习惯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儿童超重肥胖发生在儿童看电视时间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看电视时间越长,超重肥胖率越高。4.5营养知识掌握情况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儿童超重肥胖发生在家长对营养知识掌握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营养知识掌握越差,超重肥胖率越高。4.6儿童超重肥胖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分析显示,儿童性别、父母亲体质指数、喂养方式、早餐通常进食米面制品、在外就餐次数、吃西式快餐次数、吃饭吃饱、晚餐进食时间为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结论1.济南市城区儿童超重肥胖率的现状非常严峻,且男生的超重和肥胖率均大于女生。2.在体形认知方面,不同性别、不同体形的儿童对自我体形评分有影响,不同体形的儿童对理想体形评分有影响,济南市城区儿童对自我体形的评价较为宽松,需从儿童体型认知方面采取干预措施防止儿童肥胖的流行。3.父亲职业、父母的体质指数、出生体重、喂养方式是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4.饮食习惯如早餐是否通常吃米面制品为主、睡前半小时进食、上月吃西式快餐次数、上周在外就餐次数、吃饭是否吃饱、日常选择饮料种类、晚餐进食时间对儿童超重肥胖发生有影响。5.生活习惯如看电视时间对儿童超重肥胖发生有影响。6.家长掌握营养知识情况是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性别、父母亲体质指数、喂养方式、早餐通常进食米面制品、在外就餐次数、吃西式快餐次数、吃饭吃饱、晚餐进食时间与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显著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