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2013年12月,中央部署扶贫开发工作中,提出了6项创新机制和10项重点工作,要求从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农村金融合作、完善扶贫贴息贷款、进一步推广小额信用贷款等方面完善金融扶贫服务机制。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为新常态下的金融扶贫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要做好金融扶贫这篇文章,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步伐”。然而,由于农村居民的金融知识水平有限、金融服务配置扭曲等现实问题,农村金融发展举步维艰,农户的信贷可得性偏低、金融服务覆盖成本较高、风险不得控以及征信知识普及不到位等诸多问题,长期困扰县域金融发展,积弱积贫地区几乎是停滞不前,更是妄谈建设农村金融体系。2008年,为提升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的金融素养和基层金融从业者的服务水平,促进农村金融改革,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可获得性,改善县域金融发展水平,促进县域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提高,助推国家扶贫开发事业的发展,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发起了公益项目——“金惠工程”。本文正是在“金惠工程”的基础上,以8个“金惠工程”实施县为样本数据,分别用VAR模型以及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对普惠金融教育与县域金融发展、县域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在总结基础上提出完善普惠金融教育机制的政策建议。主要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在阐述农村金融教育、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贫困减缓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构建普惠金融教育助推金融精准扶贫的理论分析框架,就普惠金融教育通过金融发展作用于贫困减缓进行深入研究。第二,在实证分析过程中,选择接受普惠金融培训的农民、金融从业人员、乡村干部、中小学生和教师总人数来分析对贷款余额的影响,发现随机效应模型对模型数据的解释力和拟合程度较好,结果显示,对农民、金融从业人员、乡村干部开展普惠教育培训对贷款余额有着显著的影响;选择贷款余额变量对GDP、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进行解释,研究结果表明,县域金融发展对缓解贫困程度具有促进作用。最后,结合“金惠工程”和贫困地区普惠金融教育现状,本文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目的在于促进农村人口金融素养、县域金融共同发展,推动地方经济增长,早日摘掉贫困帽,走上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