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学术界、理论界开始关注生态思想在规划与设计中应用的方面的问题,同时相继引进和介绍了西方国家的理论热点。回顾最近十年的相关研究发现,对西方规划与设计中生态思想的研究呈零星、分散的状态,缺乏整体、连续的研究,对美国规划与设计中的生态思想的系统研究更是少见。目的是通过对近代美国规划与设计中的生态思想演进历程的探索作历史的全面的考察,梳理出美国规划与设计中生态思想发展的脉络,从而为借鉴西方、吸收西方的生态规划与设计提供较为全面的认识和工具。通过对近代以后美国规划设计中相关生态思想演进历程的探索,了解每一种生态观产生的原因及其它们的发展过程,在每一种生态观下和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就会出现相关的结合生态思想的规划设计理论,针对前一阶段理论的不足进行补充,解决这个时期所出现的问题,而相关的规划实践又会对下一个阶段的相关规划理论产生影响。论文以时间线索组织文章结构,生态意识萌芽——朴素生态观——功能生态观——系统生态观——生态理论观的思路论述规划设计中生态思想的历程。第二章,1870年代之前的生态意识萌芽阶段,文章首先对在欧洲社会与哲学思潮、浪漫主义运动对生态思想影响进行论述,其次介绍朴素的规划设计对象及设计特点。由此总结出生态意识萌芽阶段设计对象狭隘、设计范围狭窄的缺陷。第三章,对规划设计中“朴素生态观”(1870—1930)的表达,首先是在社会背景、工业化、维多利亚自然观等影响下继承浪漫主义生态思想,其次介绍在该生态思想指导下的城市公园运动、城市美化运动等设计实践,由此得出通过自然美在物质与精神上为大众服务。进一步提出其仅从自然视觉出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进而在社会发展的需求中,随后产生生态观功能化这一生态意识。第四章,对规划设计中“功能生态观”的快速发展的阶段(1930—1945),首先是对在社会与经济发展需求、“尘暴”引发的功能性生态思考背景下产生的“功能生态观”介绍,其次对该生态观指导下是生态功能化的设计思想及其实践对自然的保护由被动转为主动,由此提出对自然界的认识停留在浅层层面,从而缺乏自然本质规律认识;由于生态学引入规划设计中,从而为以后城市生态规划起到敲门砖作用。第五章,战后“系统生态观”规划设计达到成熟阶段1945-1990,首先对“系统生态观”产生等各种背景描述,得出在这一背景下“系统生态观”以系统观考虑自然的各种要素,产生了麦克哈格的土地利用的“千层饼”模式以及更加完善的景观生态规划模式,针对区域景观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理解和表露,奠定了进而为以后生态规划能够健康发展的根本。第六章,1990年之后,生态伦理观的全球化、全人类阶段,在该时代背景下继承前一阶段的系统生态观的规划设计方法,从而产生针对生态城市主义思想和以城市对象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理论的研究。这一时期结合生态规划设计已经不简简单单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事情,更是关系到其他地区、其他国家的居住环境的建设,关系到全球环境的健康。这五个规划设计中生态思想的转变是由被动转为主动,由微观转为宏观、由上到下、由点到面的过程,并讨论了生态思想与规划、设计结合的具体体现,总结了生态思想在城市各段时期的规划设计实践中的应用特征。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