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伴颅周肌筋膜激痛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MTrPs)的头痛患者的神经心理学及肌电生理临床特点,初步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寻找可能的电生物标志,帮助临床及时发现并诊断,从而改善头痛治疗效果。方法:分组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我院病房和门诊收治的伴有颅周肌筋膜激痛点的头痛患者33例,其中发作性头痛17例,慢性头痛16例。采用神经心理学测验包括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 MSE)、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睡眠状况和神经心理学状态,并对MTrPs所在颅周肌行针电极肌腹插入检查(EMG),记录和分析其肌电活动。结果:一般资料显示发作性头痛组、慢性头痛组及正常对照组年龄、性别、头痛家族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性头痛组与慢性头痛组的头痛程度(VAS、NRS)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头痛病程、头痛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心理学测验结果显示:发作性头痛组睡眠障碍发生率为64.7%(11/17),认知障碍发生率为17.6%(3/17),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29.4%(5/17)和17.6%(3/17),同时并发焦虑抑郁的发生率为11.8%(2/17);在慢性头痛组的共患率分别为睡眠障碍93.8%(15/16),认知障碍18.8%(3/16),焦虑62.5%(10/16),抑郁37.5%(6/16),同时并发焦虑抑郁37.5%(6/16)。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相比,发作性头痛与慢性头痛PSQI、HAMA、HAMD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头痛与睡眠障碍、情感障碍具有一定的共患率;但在MMSE一项无统计学差异,慢性和发作性头痛两组在各类评分中暂无统计学差异。肌电生理检查结果显示:首先从个体上来看,17例发作性头痛患者EMG异常率为94.1%,16例慢性头痛患者为75.0%,5例正常受试者均为正常;其次从整体上来看,本研究借助EMG共检测了170块颅周肌,包括发作性头痛组92块(有/无MTrPs,55/37),慢性头痛组78块(有/无MTrPs,56/22),正常对照组20块;两组头痛患者EMG检查所得自发性电活动数据未发现统计学差异;发作性头痛组中伴MTrPs的颅周肌(n=55)EMG异常率为70.9%,慢性头痛组中伴MTrPs的颅周肌(n=56)EMG异常率为75.0%,同时发现两组头痛患者均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EMG异常的临床特点为颅周相关肌肉存在紧缩带,对其中点状稍硬结节行电生理检测可见不同程度的自发性电活动。结论:伴MTrPs的头痛患者常伴有一定程度的睡眠障碍和情感障碍;该类头痛患者存在相当比率的MTrPs异常肌电活动,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自发性电活动;MTr Ps异常电活动的出现提示头痛出现新的诱因和机制,如能及时发现和诊断,可以帮助正确的处理和明显改善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