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能够强有力的推动国家经济繁荣发展。虽然在融资方面民营企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融资约束问题,比如较大的融资成本、较小的融资路径。如果民营企业融资出现问题,那么相应的会造成企业资金周转问题,企业在短期内需要承担较大的还款压力,这些问题不利于企业正常经营和稳定发展,严重的会导致公司倒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国资本市场逐渐成熟,股权作为质押物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近年来,市场表现低迷,个股股价也随着这种持续的下行趋势不断下降,对于一些高质押率上市公司而言,巨大的资金面压力会给公司的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隐患。在此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面临由高股权质押风险带来的流动性风险,甚至存在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交替传染并扩大的趋势。在经济下行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下,为稳定民企预期与信心,在多个方面,中央最高层都给予了具体的政策指示,尤其是在纾困民企行动方案上,国务院从各个方面对各地方政府工作和市场监管等各部委工作给予全面的部署安排。截止至2019年9月30日,全国已有16个省份的地方政府和国资委均已设立纾困基金为陷入融资困境与流动性风险中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本文选取2018年第四季期间接受纾困基金投资的企业作为研究样本,选取被支持企业的财务指标作为控制变量与结果变量,设置2018年9月31日作为政策处置点,设为处置变量,进而运用断点回归的实证方法进行全样本回归分析与以企业规模为影响因素的差异化回归分析,研究纾困基金的投资活动对民营企业的支持效果,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建议。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最终得出以下结论:民营企业在当前经济下行的环境中确实出现了一定的经营危机,而纾困基金对民营企业的融资压力的缓解,财务绩效的提升作用具有普适性,对较小规模的民营企业影响更为显著。纾困基金本质上只是一种短期性宏观调控工具,能在短期内迅速缓解民营企业的短期还款压力与高股权质押风险,帮助企业稳定经营控制权,对企业的经营绩效起到复苏性的短期支持效果,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纾困基金在选择企业进行投资活动时,可以获取一定的投资收益,但政策援助性强于市场逐利性,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破坏市场化原则。本文立足于我国的经济市场实际情况,从企业财务数据分析入手研究纾困基金对持续性下行趋势市场中的资金困难企业的支持效果。以求研究结果对规范纾困经济运行机制,提升纾困基金支持效果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