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4年之后,欧洲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多家欧洲银行以及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在2012年均被权威评级机构下调,欧洲各国政府融资空间急剧缩小,德克夏银行的重组把欧洲银行危机推到更加令人担忧的层面。此轮金融危机给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反映了相关银行在公司治理上的严重缺陷,控制性大股东侵占行为、风险监管的缺位使得银行追逐短期利益,不合理的股权结构导致管理层盲目放贷,高杠杆操作放大风险,最终导致了严重的后果。2007年,我国商业银行进一步对外开放。公司内部虽积极提高风险控制水平,但还是存在着诸多的弊端。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机制中的最重要的因素,加之我国银行业的的特殊性,从此视角上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具有特别的意义。总结此轮金融危机,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和风险控制问题,思考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提高银行的抗风险能力。本文选取我国上市的11家商业银行,就其股权结构和信贷风险做了实证分析后发现,国家股比例、第一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之比均与银行信贷风险正相关,第一大股东比例和股权集中度与银行信贷风险呈负相关。因此,降低国有股比例,构建相对分散制衡的股权结构,对降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水平,提高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