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三级课程、三级管理”政策的出台,体育校本课程已然成为学校体育课程体系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作为当下体育新课程改革的热点,体育校本课程的出现为弥补传统体育课程的缺陷,实现体育课程文化的转型及建构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对各级各类学校而言,体育校本课程自提出之时起就担负着特殊的文化使命,即建构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课程文化。这也就给予体育校本课程应然文化属性,具体表现为:现实性与针对性,以本校的办学条件、学生与教师情况为导向;特色性与差异性,以研制出具有学校特色、可以满足本校学生个性化需求的体育课程为目标;民主性与开放性,以学校为基地进行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然而,在对当前体育校本课程的考察与分析之后,发现体育校本课程文化存在有课程文化相对保守、价值取向功利化倾向、文化自觉意识匮乏、课程文化表面化等问题。导致体育校本课程文化弱化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依然存在的工具理性主义体育课程文化观使然、与体育课程改革相配套的保障体系相对滞后、应试教育体制的功利化导向。最后,通过相关理论的指导,从主体性与实践性两个方面提出相关策略以重构与强化体育校本课程文化。本文认为,主体性策略主要有:学校主体策略,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鲜明的办学理念,建设有效、民主的学校组织结构,建立起科学、自律的“校本”评价体系和审议制度,打造与体育校本课程文化建设相配套的教研服务体系;教师主体策略,拥有体育学科课程意识,形成符合时代发展的体育课程观念,了解和掌握相应的体育课程知识,强化体育科研意识,具备一定体育课程研制能力;学生主体策略,注重其在体育实践过程中对于体育运动文化的深度体验,提升学生的生命健康,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注重体育校本课程文化内容的选择性与多样性,追求学生的完整发展。实践性策略主要有:学校层面的实践策略,体育文化与体育校本课程模式的选择;体育校本课程设计层面的实践策略,体育校本课程的选择与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