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省女子赛艇队多年来成绩优秀,是中国赛艇运动的生力军,是浙江省竞技体育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科学训练理论指导浙江省女子赛艇训练竞赛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赛艇专项训练理论,认识女子赛艇运动的竞技特点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浙江省女子赛艇运动的基本理论认知是对赛艇竞技运动理论的有益补充,运动员发展、表现竞技能力的成功经验可供兄弟单位女子赛艇运动员参考。本文以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系统论、环境论、社会学、训练学等为基础理论,立足于浙江省高水平女子赛艇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为研究核心,总结浙江省女子赛艇运动员训练、参赛特点,深入挖掘浙江省高水平女子赛艇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特点,探索浙江省女子赛艇运动员训练、参赛的竞技规律;丰富女子赛艇运动发展理论与实践,为浙江省高水平女子赛艇运动员的科学训练与成功参赛提供有力的指导。 1)运动训练的直接任务是有效发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竞技参赛的目标则是成功表现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发展与表现竞技能力是运动员训练、参赛的核心追求。赛艇是以体能为主导、技能为核心、心理为决胜的竞速项目。赛艇项目的首要制胜因素是:以有氧能力为基础,力量耐力为关键的专项体能以及以良好稳定性、节奏感、实效性为特征的专项技能。 2)浙江省女子赛艇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优势为:专项体能中耐力素质、拉浆力量、柔韧性、协调性好;技术风格―柔、轻、巧、快、灵‖,技术动作规范细腻、每桨划水效果高;运动员团队配合技术协调娴熟,有良好的心理韧性,自信心强、专注度好、顽强的意志品质以及高强度的抗压能力。 3)浙江女子赛艇运动应用《运动员选材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关于赛艇运动员选材标准的设定进行中级选材,取得良好效果。该指标体系可有效反映被选运动员的竞技潜力,操作简易规范。浙江省高水平女子赛艇选手成材的平均年龄24.2±1.3岁,退役平均年龄为27.5±2.5岁,与国际赛艇强国的成材年龄相比,浙江以及中国女子赛艇选手的成材年龄普遍偏小,退役年龄较早。表明我们的训练体制有助于运动员较早成才,同时应注意运动员运动寿命的延长。 4)浙江省女子赛艇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通常从基础训练阶段到高水平保持阶段长达十多年。在训练组织操作中,以4年一届的全运会为中心,设计制定若干个4年周期的阶段性多年训练计划。其优点是每届全运会的备战目标清晰具体;不足是对优秀运动员整个运动生涯系统的科学规划不够系统和完整。在多年训练与年度训练中不同的训练阶段,在面对不同参赛任务时,在组织不同水平、不同身体状态运动员的训练时,训练内容、方法、负荷均各有侧重。 5)浙江省女子赛艇队的主要训练内容集中于发展运动员的主导竞技能力,即运动员体能、技能的提高,其它相关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知识能力的训练伴随其中,很少专门安排单位时间;体能和技能训练占全部训练内容的83.1%,其它占16.9%。陆上训练月平均数占51.7%,水上训练月平均数占48.3%,陆上训练与水上训练的比例约为1:1。缺点是训练内容相对单一,方法手段不够丰富。 6)浙江省女子赛艇运动员体能训练总体情况良好。围绕赛艇项目的核心素质训练,尤其在有氧代谢能力、速度耐力、拉浆力量等方面的训练效果显著。但力量发展不够均衡,灵敏、柔韧、协调素质训练安排比重应予加强。 7)浙江省女子赛艇运动员在专项技术特色上表现为良好的柔韧性、细腻的技术风格、高效的每桨效果等技术特点,形成了以―柔、轻、巧、快、灵见长的浙江省女子赛艇队技术风格。常用的专项技术训练手段有不同距离的专项技术感觉划、有氧节奏划、技术分解划以及2000米测功仪训练。专项技术训练的关键在于有效控制运动员划桨桨频及每桨的划桨效果。 8)浙江省女子赛艇比赛多采用经典优化型的战术模式,近三届全运会和洲际大赛的成绩表明经典优化型战术的设计有助于运动员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成功发挥。 9)浙江省女子赛艇运动员接受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系统的学历教育,周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安排为运动员文化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系统的文化教育培养了运动员的基础文化知识,丰富了运动员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增加了对运动训练生物学原理的认知,对运动员专项知识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10)浙江省女子赛艇队在近三届全运会中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参赛成绩。主要经验为:设立适宜的参赛目标,制定合理的参赛战术,赛前训练中较好地实施了子项竞技能力的优化组合,科学地进行了竞技能力状态的靶向调整。 11)浙江省女子赛艇队达到并保持较高竞技水平的训练学致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a)我国运动训练学者构建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为我国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提供了系统的科学指导,深入学习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是组织科学训练的有力保障。 b)结合地域、项目及个体特点将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运用于自己的训练实践,创造性地解决训练中的具体问题,是竞技水平不断提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