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带来的冲击表明,中国对美、日、欧三大市场的依赖使中国经济容易受到这些市场的影响,要谋求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需要扩大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规模,逐步降低中国经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涵盖11个国家,拥有全球四分之一人口的庞大市场,不论从地缘优势还是市场潜力而言,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理应更为紧密。当前,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推进,贸易区内国家的贸易规模有所上升。但是,由于存在产业竞争、运输、清关、结算等方面的问题,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依存关系正逐渐疏远。对此,在看到自由贸易区建设取得成效的同时,应该意识到降低贸易壁垒对提升贸易水平的作用已经降低,双边贸易的进一步发展需要采取更多更直接的对策来推动。金融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部门,是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正因为如此,才引出了本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即是在现有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上,采取什么样的金融对策、如何利用金融资源,才能在短期内实现提升双边对外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强双边经贸合作广度和深度。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本文首先梳理了金融促进对外贸易协调发展、金融促进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的基本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用2001年到2012年中国—东盟双边的贸易数据,整理出了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的紧密程度;通过梳理已经采取的金融促进对策,明确当前双边已实施的金融方案,从而对当前双边的经贸合作情况有一个宏观的把握。之后,利用Johansen协整分析方法和具有协整约束的VAR模型,测算了宏观金融规模、汇率指标和政府支出三个指标对中国—东盟贸易紧密程度的影响程度,利用冲击响应模型和方差分解确定了各类金融指标影响中国—东盟贸易紧密程度的传导机制,从而有效发掘当前合作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问题的来源,标示出当前合作的薄弱环节和金融对策的发力点。最后,基于实证分析中标示出的薄弱环节和发力点,结合上文中金融对国际贸易和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的作用机制,构建出提升自由贸易区内贸易便利水平的系统性建议。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扩大人民币资产在东盟国家的规模、稳定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汇率、增强对贸易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有益于提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而实现上述三个条件,需要中国和东盟国家在更为宏观的领域达成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