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私合营建设项目是当前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对基础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大多采用公私合营建设模式。这类项目具有规模大、投入多、时间长的特点,要求该项目融资风险的识别、分担和评价都比一般项目复杂,但目前对公私合营建设项目融资风险的评价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方法上都还有待改善。本文从不完全契约理论出发,针对公私合营建设项目风险的识别、分担和评价进行研究,形成了以“不完全契约理论→融资风险识别→融资风险初步分担→融资风险再分担→融资风险评价→实证分析”为主线的公私合营建设项目融资风险动态评价机制,希望对公私合营建设项目融资风险的评价产生有益的研究。首先,本文在分析公私合营建设项目特点的基础上,通过风险识别方法的对比和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分析,运用德尔菲法识别出缔约阶段和履约阶段的初步风险,在结合因子分析法将15个风险因素和36个风险影响因素筛减为7个主要风险因素和它包含的19个风险影响因素,建立公私合营建设项目风险识别体系。其次,根据风险分担理论、原则以及项目参与方的风险偏好,建立风险分担流程。继而借助于三参照点理论区别独自承担和共担的风险。对于共担风险,在确定参与方合作性的基础上,建立随机合作博弈模型,得到各参与方分担风险的比例,从而实现各参与方风险的合理分担。再次,对比风险评价方法的优劣,根据公私合营建设项目的特点,建立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确定各参与方的融资风险评价值,明确各参与方承担融资风险的确定性大小,区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保证项目收益最大化。最后,以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项目为例,通过因子分析的风险识别、结合该项目的五大参与方,分析其对风险的偏好程度,套用风险分担流程,区别独自承担和共担的风险,明确风险在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以及在公共部门内部、私营部门内部的风险分担比例。然后,在层次模糊评价模型的基础上,确定各参与方的融资风险值。依次丰富和验证公私合营建设项目融资风险动态评价理论。本论文通过构建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公私合营建设项目风险识别体系、建立风险分担流程和基于三参照点的风险分担模型、构建基于随机合作博弈的公私合营建设项目共担风险比例模型、建立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确定风险值,探索了一套比较合理的公私合营建设项目融资风险动态评价体系,使公私合营建设项目融资风险在不同阶段各参与方之间获得最优分担并确定融资风险的评价值,依据评价值区分参与方的权利和义务。这有利于各参与方之间对风险评价进行合理把握,为融资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