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贸易规则重塑的大环境之下,西方发达经济体积极促进贸易区域化发展,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争夺贸易战略的主导权。在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对外贸易愈加频繁和扩张,随之而来的是贸易摩擦和争夺的频频发生。1995-2013年间,全球共发生4519起反倾销调查案件,而中国遭遇反倾销调查989件,俨然已成为“众矢之的”。涉案产品涉及我国化工、机电、纺织等多个行业,其中,化工行业是遭遇反倾销的“重灾区”,约占总案件数量的22%,磷化工业作为化工行业中重要的分支之一,产品屡屡遭到进口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继而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行业的发展受到影响,解决该问题成为磷化工业规划中的重要一环。本文首先对倾销和反倾销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总结,继而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倾销和反倾销的福利影响,以及征收反倾销税导致的贸易效应。之后,描述性分析国外对华反倾销总体概况和我国磷化工业的发展现状,针对1995-2014年印度、欧盟等11国家(地区)对华磷化工业发起的29件反倾销调查,从国别、产品、案件状态等方面进行比较,以具体反倾销申诉国进出口量、涉案产品市场份额为研究对象,GDP、关税、反倾销税等为影响因子构建面板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进口份额对数的滞后项、GDP值的对数、以及产品的显示性比较指数(RCA)均是影响涉案产品在反倾销市场发起国进口量和市场份额的因素,印度、澳大利亚等国的关税(TAR)虽影响进口量,但实践中,关税逐步降低,对进口量的影响甚微。反倾销调查阶段,印度和阿根廷已发生贸易破坏效应,印度、澳大利亚、欧盟和阿根廷有明显的贸易转向效应,其后征收反倾销税确实同步存在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转向效应,然而,由于中国涉案产品在主要涉案国家具有较强的现实性比较优势,削弱了反倾销的贸易救济效果,从而进口量和产品市场份额的减少能够有所弥补。最后,结合我国磷化工产业特点,从政府、行业和企业角度分别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该产业能够做出长期规划,优化产业结构,走出频繁遭遇反倾销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