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创伤和应激源相关障碍,其主要特征为暴露于极端创伤事件、反复和侵入性创伤记忆、避免创伤事件相关刺激、认知障碍、负面情绪、高唤醒状态、高度警惕、临床压力和社会损害等。PTSD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对社会和个人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其高患病率大大增加了病人患其他精神疾病的风险和负担。尽管目前研究已经确定了与PTSD相关的分子生物、神经化学和遗传异常等因素,但对PTSD的预防和治疗却是有限的。研究表明,应激诱导的免疫炎性激活参与了 PTSD的病理过程,临床研究已初步证实针刺治疗PTS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基于精神疾患“异病同治”的理念和团队前期研究,采用单一延长应激方法制造PTSD动物模型,假设针刺是通过调节应激诱导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介导的免疫炎性反应激活而产生抗PTSD作用,通过观察针刺对PTSD大鼠的行为学和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介导的免疫炎性因子的影响,旨在进一步揭示针刺抗PTSD的作用机理。这是本研究的切入点。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舍曲林组。除空白组外的其余各组大鼠采用单一延长应激(SPS)方法进行PTSD造模,造模于适应性喂养结束后的第1天内完成;空白组与模型组不进行干预,正常饲养;针刺组大鼠于每日2:00pm进行1次针刺干预,选择“百会”和“印堂”二穴,持续15天;舍曲林组将舍曲林悬浊液(0.2mg/ml)进行每日1次灌胃给药(10mg/kg),持续15天。进行以下研究:(1)针刺对SPS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采用SPS方法进行造模、模拟PTSD模型,分别于造模前(day 0),实验第8天(day 8)和干预结束后(day 15)对大鼠体质量进行测定,比较三个时间点各组体质量的差异;于造模前(day 0)和干预结束后(day 15)对大鼠进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测定。探讨针刺对SPS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2)针刺对SPS模型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调控的影响。本部分实验采用HE染色观察海马基本病理形态改变,应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探讨针刺对SPS模型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调控的影响。(3)针刺对SPS模型大鼠血清IL-6和IL-1β含量表达的影响。本部分实验观察针刺对SPS模型大鼠血清IL-6和IL-1β含量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对SPS模型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介导炎性水平的影响,进一步揭示针刺抗PTSD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1)针刺对SPS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SPS可诱导大鼠出现一系列类PTSD样行为,主要表现为:①实验前(day 0)各组大鼠的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水平具有一致性。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接受单一延长应激后,在第8天体质量明显降低(P<0.01),到第15天,空白组与模型组间体质量无显著差异(P>0.05),可见,单一延长应激在第8天显著导致了模型组大鼠体质量降低,进而对SPS大鼠生长和整体情况产生影响;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在造模后第8天和第15天体质量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舍曲林组在第8天和第15天体质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可见,SPS在一定程度上诱导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大鼠自然生长和整体情况受到抑制;②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果显示,SPS显著降低大鼠进入高架十字迷宫开臂的时间百分比及进入高架十字迷宫开臂的次数百分比(P<0.01;P<0.01),导致大鼠出现类PTSD样焦虑行为。值得注意的是,针刺干预逆转了 SPS诱导的大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进入开臂的时间百分比降低情况(P<0.01),提示针刺可以有效改善SPS诱导的焦虑行为,对PTSD大鼠产生防治作用。(2)针刺对SPS模型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调控的影响。①HE染色结果显示,空白组大鼠海马细胞排列紧密且均匀,轮廓清楚,细胞核染色为蓝色,胞体呈现椭圆形且细胞核仁清晰可见。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可见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数量变少,细胞间隙变大,细胞结构模糊或消失,出现细胞空泡,存在神经元细胞变性、坏死,核固缩,并伴有软化灶,而针刺组的病理损伤则有所减轻,细胞恢复整齐排列,细胞数量增多且细胞空泡减少,舍曲林组的染色切片中也同样观察到细胞增多,坏死细胞数量减少。②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显著增多(P<0.01),且表现为胞体增大,突起增粗,而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的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显著减少(P<0.01),舍曲林组的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也显著减少(P<0.01),提示针刺和舍曲林干预都有效的逆转了 SPS模型大鼠海马的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3)针刺对SPS模型大鼠血清IL-6和IL-1β含量表达的影响。①各组大鼠血清IL-6含量比较结果显示,各组大鼠血清IL-6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组大鼠血清IL-1β含量比较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大鼠血清IL-1β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舍曲林组大鼠血清IL-1β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针刺可以显著逆转SPS诱导的血清IL-1β含量增加表达情况,进而发挥抗PTSD效应。结论本研究初步提示:单一延长应激导致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1β含量增加,并导致海马神经元细胞变性、坏死,核固缩,并伴有软化灶。可见,单一延长应激对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介导的炎性反应过程在SPS模型大鼠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针刺干预在一定程度上逆转了 SPS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介导的炎性反应病理过程,进而发挥抗PTSD效应,这可能是其效应机制重要途径。本团队后续研究将基于此基础展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