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目前世界上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最大的恶性肿瘤。约75%以上的患者就诊时已属于中晚期,已无手术机会,治疗方式仍以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放射治疗(简称放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为主。然而,经过一线治疗后的患者很快即出现疾病进展,此时如果再次应用传统的化疗药物,不但不良反应较多且易产生耐药性。随着对基因和信号转导的研究,分子靶向治疗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在NSCLC的靶向治疗中,研究的最为深入的靶点主要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该受体属于酪氨酸激酶受体,对肿瘤细胞的分裂、增殖以及凋亡均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以此靶点为研究热点,相继研制并上市了吉非替尼、厄洛替尼以及盐酸埃克替尼。因盐酸埃克替尼上市时间较短,尚无其二线治疗肺腺癌总生存期相关数据的可靠报道,本文以总生存期为主要观察指标对比盐酸埃克替尼和多西他赛作为二线治疗方案对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目的:本研究共纳入121例既往经经一线含铂类化疗失败的IIIB期或IV期肺腺癌患者,观察记录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盐酸埃克替尼和多西他赛单药作为二线治疗方案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10月1日至2014年4月1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1例既往经一线含铂类化疗失败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其中EGFR基因突变组和EGFR基因状态未知组共79例口服盐酸埃克替尼(125mg一日三次),42例静脉滴注多西他赛(75mg/m 2 d1 q21d,共4-6个周期),但出现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或疾病进展后及时停药,然后可行最佳支持治疗。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依据CTCAE标准V4.0分为1~5级。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组间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一步比较亚组间的区别,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盐酸埃克替尼EGFR状态未知组37例可评价病例中达CR 0例,PR 4(10.8%)例,SD 18(48.7%)例,PD 15(40.5%)例;多西他赛组EGFR状态未知的42例可评价病例中CR 0例,PR 6(14.3%)例,SD20(47.6%)例,PD16(38.1%)例。两组间近期疗效ORR分别为10.8%和14.3%,χ2=0.015,P=0.901;DCR分别为59.5%和61.9%,χ2=0.049,P=0.824;长期疗效中位PFS分别是2.9个月和3.2个月,χ2=0.191,P=0.662;中位OS分别是10.0个月和8.2个月,χ2=1.249,P=0.264;无论是近期疗效还是远期疗效均无统计学差异。埃克替尼EGFR突变组42例可评价病例中CR0例,PR 17(40.5%)例,SD 21(50.0%)例,PD 4(9.5%)例,与埃克替尼EGFR状态未知组相比,ORR(40.5%vs.14.3%,χ2=8.870,P=0.003)、DCR(90.5%vs.59.5%,χ2=10.360,P=0.001)、中位PFS(12.2 vs.2.9个月,χ2=20.178,P=0.000)及中位OS(19.5 vs.10.0个月,χ2=11.245,P=0.001)均有显著性差异。EGFR基因突变组与多西他赛组相比,具有更高的ORR(χ2=7.244,P=0.007)、DCR(χ2=9.450,P=0.002)及更长的PFS(χ2=21.219,P=0.000)、OS(χ2=25.525,P=0.000),且服用埃克替尼组的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χ2=9.700,P=0.002),安全性更好结论:1.晚期肺腺癌EGFR状态未知的患者其二线应用盐酸埃克替尼治疗或多西他赛单药化疗的疗效相当,但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2.EGFR突变的患者二线应用盐酸埃克替尼可以明显延长总生存期,得到更长的生存获益的同时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3.EGFR基因突变是盐酸埃克替尼治疗效果的预测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