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锡林河子流域浅层水文地质结构辨识及采煤疏干影响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wrt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国家,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既推动了经济的巨大发展,同时也对地质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地下水作为地质环境变化的受体和信息的载体,对地质环境变化的程度和规模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草原露天煤矿的开采不可避免地对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致使地下水位下降,降落漏斗持续扩展,从而改变地下水系统的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最终导致地表河流径流量减少,湖泊面积萎缩,草原荒漠化趋势加快等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恶化现象。  内蒙古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煤炭资源开发的前沿阵地,其中锡林郭勒草原地区由于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而成为京津能源的新基地。然而,虽然煤炭资源十分丰富,但锡林郭勒草原地区水资源却严重匮乏,地下水环境极为脆弱,尤其以锡林河子流域为典型代表。在该流域开发煤炭资源时应更为重视对地下水的影响,这就对采煤疏干胁迫下地下水系统响应机理的深层次挖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该流域水文地质资料严重缺乏,若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又会不可避免地对草原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破坏,这已经成为严重制约该流域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因此,如何突破传统水文地质调查方法的局限,探索一种非侵害性的水文地质结构高效精准辨识方法,已然成为在此类地下水环境相对脆弱的地区进行煤炭合理开发利用的当务之急。  本文以锡林河子流域为研究对象,从大地电磁法(MT)与地面核磁共振方法(SNMR)的反演解译入手,提出对草原脆弱环境非侵害的水文地质结构MT-SNMR联合辨识新方法,并借此对锡林河子流域浅层水文地质结构进行高效精准辨识。辨识精度得到了实际钻孔资料的验证,并且辨识效率远远优于传统水文地质调查方法。MT-SNMR辨识成果可以有效弥补锡林河子流域水文地质资料的严重不足,并对同类环境相对脆弱而又严重缺乏水文地质资料的地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水文地质结构 MT-SNMR 辨识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多目标决策理论,提出AHP-SNMR 信息融合的含水层富水性评价方法。该方法有效解决了富水性评价中水文地质资料严重缺失问题,并对该地区水资源评价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依托富水性分区评价,构建了锡林河子流域地下水系统不同补给源与排泄量响应模型,针对采煤疏干活动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开展模拟预测,揭示了采煤疏干对整个子流域的影响范围和程度。通过对地下水影响预测的深入研究,着重分析了肆意疏干含水层对地质环境和草原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后果,为草原地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和地下水修复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采煤疏干地下水的同时也掠夺了地表水资源。为了清晰界定采煤疏干活动对地表水的影响,本文采用 Mann-Kendall 突变检验和双累积曲线法将锡林河子流域水文气象序列划分为基准期和影响期,然后利用 YRWBM 模型分离评估了气候变化和采煤疏干活动对地表径流量和湖泊面积变化的影响。其中,气候因素占主导地位,其次为采煤疏干活动的影响。三种方法的有效运用解决了水文气象序列基准期的界定以及影响期天然径流量的还原难题,从而为揭示采煤疏干胁迫下流域水文演变机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研究手段。  煤炭开采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是强烈的人类活动与巨大的自然环境变化交织在一起的复杂过程。它不仅需要建立一套全面有效的研究方法和评价体系,而且需要出台一系列煤炭开采活动强烈干预下的水资源修复补偿措施和对策。多学科多层面举措对于缓解草原水资源危机,促进草原煤炭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微机械电子系统(MEMS)是集微型传感器、微型机构、微型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等于一体的微型系统,其特点可归结为体积小、质量轻、功耗低。微马达是微机械电子系统重要的执行器件之一,对整个系统的性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目前虽已有电磁、静电、压电、超声等多种驱动形式的微马达问世,但不免有其各自的缺点。近几年,一种百年前就被发现但一直认识不足的一种驱动方法-电水动力越来越受到各国科学家的关注,并将其应
开合屋盖是一种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开合部分或全部屋顶结构的新型建筑形式。它不仅赋予了常规建筑新的功能,而且大大增加了建筑的美学效果,因此开合屋盖是当今建筑领域的一个新的热点与潮流。开合屋盖的机械装置是开合屋盖功能实现的关键,因此开合机械装置的合理设计至关重要。本论文以开合屋盖机械系统为研究目标,分别对开合屋盖开合机械装置设计与机械系统结构载荷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所做的工作对开合屋盖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应用
本文分别以Bernoulli-Euler梁模型和Timoshenko梁模型建立不均匀土中非完整桩桩顶受到横向冲击荷载的动力学模型和数学模型。通过Laplace变换解析地求出频率域内桩土系统的传
本文以准朔线为例,针对铁路工程中的风沙害问题,通过野外现场观测,对铁路主要再塑地貌单元的风蚀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路堤、路堑的修建对地表风速有增减速作用,这
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革新和城市公路的建设与发展,对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对增强混凝土性能的研究成为当今的热点。于是人们把目光转向了纤维混凝土,它能有效
红层在我国西南地区分布广泛,为工程建设中常见地层,且因其岩性较弱、遇水软化、失水崩解、流变性等特点而被作为特殊岩土对待。红层区常出现砂岩、粉砂岩与泥岩互层或夹层现
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中,广泛的应用了桩基础。桩基础按载荷传递机理可分为摩擦桩、端承摩擦桩、摩擦端承桩和端承桩,其中摩擦桩的承载能力取决于桩侧土壤所能提供的摩擦力。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