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全世界约有200万俄侨在他乡漂泊,中国的哈尔滨和上海也有数万名俄侨。从20年代开始在上海生活的俄侨,经历了租界时期、日军占领时期、国民党政府时期和新中国时期。本文就1945—1950年这一时期的上海俄侨进行研究,从时间上划分为两个阶段:从1945年国民党政府恢复在上海的统治至1949年上海解放和解放后俄侨在上海的生活,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领域。论文正文共分为三章,另加绪论和结语两部分。绪论部分说明选取1945—1950年上海俄侨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和意义,就国内外学术界对上海俄侨的研究现状作了梳理,并对研究所涉及的“侨民”、“难民”等术语作了必要的说明,对文中采用的档案资料也作了相关说明。正文第一章对1945年前上海俄侨的发展状况作了简明扼要的历史回顾。通过介绍1945年前各个阶段移向上海的俄侨,了解俄侨迁移上海的动因,30年代沪上俄侨的繁荣景象,在沪俄侨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生活,以描述沪上俄侨生活的基本图景。第二章是全文的主体,分为两节分别论述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统治上海时期俄侨的政治和社会生活。抗战胜利后,俄侨为生活努力奋斗的同时,在政治上与国民党政府、苏联驻沪领事馆周旋,通过自发成立的俄侨协会等组织竭力维持俄罗斯的文化传统、维护侨民的权益。中国内战后期,由于对共产党的恐惧,俄侨与国际难民组织配合,谋求迁往第三国安置,沪上俄侨人数日渐减少。第三章简要介绍解放后的上海俄侨状况。上海的俄侨由于不适应新政府的城市改造政策,除极少数留在上海,大多数已由难民组织安置迁往菲律宾,并通过美国的难民政策变化得以到美国定居。沪上俄侨社区基本消失。结语在绪论和正文的基础上总结1945—1950年沪上俄侨的生活轨迹。在中国社会政治大变动背景下,俄侨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生活状态的变化既有自身的原因,也不能不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