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器。政府必须对农业进行支持和保护,这是当前在取消农业税、跨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的历史阶段,加入WTO之后的客观要求。我国政府主要通过财政支出手段对农业进行支持保护,它对农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和积极的作用。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财政农业支出总额在不断增加,但支出增长缺乏稳定的保障机制,支出效益也比较低下,不利于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由于受财政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影响,财政农业支出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投入总量不足、投入重点不突出、投入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比较严重。在此背景下,系统深入地研究财政农业支出运行及其效益问题,对建立效益型财政农业支出机制,并完善财政对农业支出的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试图利用湖北省财政预算统计资料和学术界以往的研究成果,对湖北省当前的财政农业支出现状进行分析考察,综合评价财政农业支出的效益,找到影响财政农业支出效益的原因,为改进和强化湖北省财政农业支出提供参考建议,以达到促进湖北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的目的,更为有效地发挥政府财政对农业支持保护职能的作用。基于该思路本文的研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通过回顾借鉴与财政农业支出有关的基础理论,对财政农业支出及效益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基本分析方法进行了理论阐释,确定了研究范围。其次结合湖北省农业发展特点,分析湖北省财政农业支出的现状。从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两个方面对湖北省财政农业支出规模的变化特征进行描述、分析,并与其他代表性省市财政农业支出规模进行比较分析;运用年度数据分析了湖北省财政农业支出的结构特征。最终得出对现阶段湖北省财政农业支出的总体情况的评价:湖北省农业财政投入规模和强度在全国范围内较低,若不考虑物价变动因素,财政农业支出中农林水利气象事业费、农业基本建设支出的增长速度较快,而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增长速度较慢,近年来有合理优化支出结构的趋势。接下来本文开始对湖北省财政农业支出进行综合具体的效益评价。主要对财政农业支出的经济效益进行研究,根据本文的研究范围和所取得的数据,对湖北省财政农业支出效益的分析评价及结论包括:用生产函数从资金投入的角度考察在整个农业资金投入体系中,财政农业支出的经济效益。得到的结论是农业贷款、农户投入对农业产出增长有积极的作用,而财政农业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计算弹性系数衡量湖北财政农业支出的规模效益,得出的结论是湖北省财政农业支出效益具有较大的滞后性和隐蔽性,近二十多年来湖北政府财政农业支出规模效益始终处于低水平的不稳定状态;比较分析财政农业支出的合理性结构选择与湖北省财政农业支出的结构特征,评价湖北省财政农业支出的结构效益。根据分析,湖北省财政农业支出结构效益表现出低水平的状态,体现在湖北省财政农业支出中农林水利气象部门的事业费所占比重过大,而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研投入的总量不足,所占比例偏低。这样的财政农业支出结构与财政农业支出投入的合理结构选择是相违背的,财政农业支出配置结构的不合理导致财政农业支出总体呈现的低效益状态是必然的。对湖北省财政农业支出效益低下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主要原因包括:财政农业投入资金不足,财政农业支出结构不合理以及宏观财政政策和财政农业支出体制的影响。基于这些研究,提出了提高湖北省财政农业支出效益的有效对策:加大财政农业支出力度,保证支出规模;合理优化农业财政投入结构;强化财政农业支出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发挥财政农业支出导向功能,优化投入方式等。最后对前文的分析进行总结,得出明确的结论长期以来湖北省财政农业支出状况并不理想,虽然具有增长趋势,但存在效益不高的现象,这是由于许多客观原因造成的,也是长期以来农业与农民为支持湖北省的工业化与现代化进程所做出的牺牲。但是这一局面并不能长期持续下去,牺牲农业发展工业到一定阶段,必须进入到一个“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反哺阶段。在新的历史时期,应以“十一五”规划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持农业经济稳定为目标,通过各种措施,提高财政农业支出资金效益,促进湖北省农业经济快速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