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槐糖脂(Sophorolipids)是主要由非致病球拟假丝酵母(Starmerella bombicola)以六碳糖和脂肪酸为碳源,经一定发酵工艺产生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槐糖脂在本质上是一类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其除具有常规表面活性剂所具有的增溶、乳化、润湿、发泡、分散、降低表面张力等通用性能外,还具有无毒、100%可生物降解、耐高温、耐高盐、适应p H范围广及对环境友好等特性。槐糖脂目前已被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槐糖脂(Sophorolipids)是主要由非致病球拟假丝酵母(Starmerella bombicola)以六碳糖和脂肪酸为碳源,经一定发酵工艺产生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槐糖脂在本质上是一类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其除具有常规表面活性剂所具有的增溶、乳化、润湿、发泡、分散、降低表面张力等通用性能外,还具有无毒、100%可生物降解、耐高温、耐高盐、适应p H范围广及对环境友好等特性。槐糖脂目前已被用于石油、环保、医药、食品、化妆品、洗涤、家居护理、农业、饲料等领域,具备部分或完全替代化学表面活性剂的巨大潜力。生产成本较高、组分较复杂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槐糖脂的大规模应用。因此,为了降低槐糖脂的生产成本并使其能够工业化生产,围绕如何提高槐糖脂的产量和产品质量这一目标,本文从培养基优化、发酵工艺优化、分离方法优化、放大生产研究等方面对槐糖脂的发酵工艺和放大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分析小试、中试和放大生产所得数据,得出并取得以下结论和成果:1.评价了工业级和试剂级葡萄糖以及工业级和食用级脂肪酸对发酵产槐糖脂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源种类和级别对发酵产槐糖脂的影响不显著,考虑成本和产量,可选择工业级葡糖糖和工业油酸作为发酵用碳源。2.评价了菌种传代次数和接种量对发酵产槐糖脂的影响,结果表明菌种的传代次数影响槐糖脂的产量,实验阶段传代次数少的酵母种子利于槐糖脂的发酵生产,相比于多传代次数种子,其内酯型槐糖脂产量提高了181.0%,总槐糖脂产量提高了61.5%。放大生产数据显示,10%的高接种量可使菌体较快进入生长和发酵阶段,缩短发酵周期;接种量的提高对总槐糖脂的生产影响不大,但有利于内酯型槐糖脂的积累。3.评价了发酵时间和氮源种类对发酵产槐糖脂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发酵时间和使用花生饼粉替代酵母粉都能显著提高内酯型槐糖脂的产量。4.设计并采用自然沉降-板框过滤-树脂吸附-超滤纳滤浓缩的槐糖脂发酵液分离纯化工艺流程。工艺优化后,最终获得纯度为84.47%的内酯型槐糖脂产品和纯度为99.46%的酸型槐糖脂产品。此外,该分离纯化工艺避免了有机试剂的使用,提高了槐糖脂生产的安全性与环保性。5.评估了槐糖脂发酵的中试生产放大以及工业生产放大效果。利用50 L发酵罐的中试发酵获得的工程工艺参数,结合发酵工程原理进行了工程放大计算分析,成功实现了39.2 m3的工业生产放大,且工业放大生产中的总槐糖脂产量得到了显著提高。此外,相比于花生饼粉,由豆粉&玉米浆&花生饼粉组成的复合氮源更适合用作工业放大生产用氮源,其不但可以进一步降低槐糖脂的生产成本,还能提高内酯型槐糖脂的产量,进而提升槐糖脂的市场竞争力。
其他文献
可穿戴和可植入设备的飞速发展对其能源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可靠、环保、柔性且可以自发电的供能元件是可穿戴设备理想的能源供给方式。在此背景下,柔性热电材料与器件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借助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温度差,柔性热电材料可以实现持续稳定的电能输出,在柔性电子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大部分柔性热电材料和器件的性能都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因此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探索性工作以提升其输出能力
白云鄂博矿区是世界上最大的轻稀土矿区,随着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导致地表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因此,开展矿区植被恢复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矿区植被自然恢复进程缓慢,需要我们在充分考虑植被恢复的即时效果和长期效果的基础上,采取人工措施将乔、灌、草、藤相结合加快矿区植被恢复进程。本研究通过布设样方法统计矿区现有植物种,分析采矿活动对植物丰富度和多样性的影响。从中选取长势良好且具有多度和频度优势的植物种,采集
近年来,开发能量密度高、倍率性能优秀、循环稳定性强的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当今储能技术方向的研究热点。对于电池而言,电极材料的性能至关重要,而目前商业化石墨负极的容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一些科研工作者们对硅基负极的组分进行了详细的探索,他们发现与单质硅相比,硅氧化物可以有效地抑制硅基负极在锂离子电池循环过程中发生的体积膨胀,而硅/碳负极材料的结合可以增强电子和离子的传递。因此,硅氧碳(SiOC)三种
当人体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很容易冻伤,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死亡。防寒保暖材料可以蓄存大量的静止空气来降低热量散失,从而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天然保暖材料主要有棉花、羽绒等,它们存在强度差、易吸湿等缺点,在高湿环境下保暖性能会急剧下降,因此逐渐被疏水性合成纤维集合体所取代。但是合成纤维的直径较粗(>10μm),导致其保暖性能难以大幅提升。近年来静电纺丝技术已成为制备超细纤维材料的主要方法,其具有孔径小
氮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之一。目前,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是有效的脱除氮氧化物的一种技术。稀土型催化剂是SCR技术中的一种极有应用前景的催化剂。设计和制备适合于中低温工况(280-420℃)的铈基催化剂并对其脱除详细机理进行研究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基于超重力旋转床技术,设计并制备了不同结构、组织的微米级铈锆固溶体粉体,研究
煤炭的燃烧、工业生产过程以及汽车尾气都会产生大量的NO,NO的排放在大气环境、动植物、人类身体健康等多方面有着不利影响,如何脱除工业废气中的NO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热点之一。在现在存有的NOx控制技术中,最普遍、高效的方法就是烟气脱硝技术。在烟气中除了有NO,往往还有大量的CO气体存在,因此,利用CO催化还原NO技术可以同时消除这两种气体,达到一体化脱除的目的。催化CO还原NO的催化剂主要分为两类:贵
与化石能源相比,生物质来源广泛、可再生、低碳环保,是一种清洁绿色能源。近年来作为新能源转化技术的生物质催化气化技术成本低、能耗小,受到科研人员重视,并得以快速发展。但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生物质气化技术中存在着比如产氢率低、传统矿石催化剂机械强度低使用寿命短、气相产物的热值偏低等问题。所以,研制出催化效果好、机械强度高、方便回收、性能稳定的新型催化剂成为科研人员新的挑战。本研究以松木为生物质原料,采用
多孔介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石油、冶金、化工、环保、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其渗流机理研究和阻力预测至今仍是多孔介质传递过程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论文通过理论研究、统计分析、回归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工作和结果如下:(1)基于多孔介质的管球模型和孔喉模型,结合实际多孔介质结构特征,建立了新的多孔介质结构和流动模型——变径管球模型。基于该模型通过流体
结晶器是连铸的“心脏”,其不仅是生产固态钢的第一个环节,同时也是去除夹杂物、改善钢材质量的关键步骤。合理的结晶器流场利于夹杂物的上浮;保护渣受热良好,形成的熔渣充当润滑剂;或者弯月面波动在合理范围,减小发生卷渣可能性,反之,这些都会导致连铸坯的各类缺陷。因此改善结晶器流场,对连铸生产过程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结晶器水口优化为出发点,利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两种手段对断面280 mm×380 mm大方坯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