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迟子建新世纪长篇小说中的历史想象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mum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当代文坛中,迟子建因根植于东北地域,并持续性地描写东北的历史与现实而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气质禀赋。从1980年代至今,迟子建共创作了9部长篇小说,主题取向各不相同,但都以文学想象的方式建构了独异的文学空间,尤其是新世纪以后《伪满洲国》的问世,标志着迟子建开始摆脱个体生命体验的摹写而进入东北地域宏阔的历史想象时空之中。通过勾连《伪满洲国》(2000)至《烟火漫卷》(2020),我们可以发现迟子建回望东北近百年历史的意识逐渐浮现且愈加强烈。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迟子建的文学世界,把握她的历史意识与历史认知,本文将迟子建新世纪以来的长篇小说作为考察对象,探究其通过怎样的方式搭建历史想象的时空舞台,作品具体呈现了哪些历史想象的内容,以及作品通过何种方式达到虚构与真实的合理融汇。迟子建长篇小说中历史想象的意义指向在于,重述了东北地域的个群记忆、强化了身份认同,同时对观照现实亦具有了当下意义。第一章通过对迟子建历史时空体的建构的探析,思考她基于广袤厚重的东北大地,是如何搭建自己历史想象的舞台。具体来说,迟子建基于双重的历史叙事态度,即尊重宏大的历史叙事,同时坚持民间化日常化的立场。在叙事时间上,小说将属于多重历史范畴的时间概念进行有效整合,在依据自然循环时间流动的同时,将多个历史时间叠放在一起,以表现出历史深处的复杂面貌。在历史空间的建构上,迟子建始终将“东北”作为历史想象的场域,其中既有充满东北地域文化特色的一系列真实空间,又有作者经过虚构处理的想象空间,从而形成切近真实的历史空间氛围。同时,小说利用时空的变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展现同一时间或不同时间下的多元、立体空间。总的来说,迟子建始终将历史与现实结合在一起,在潜在的宏大历史时空下,展开自己独特的历史想象。第二章则主要分析进入历史时空舞台之后,迟子建如何具体展开自己的历史想象,从而构建起自己的艺术世界。首先,不同于一般历史题材作品常常选择具有标志性的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进行创作,迟子建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史与凡俗众生相,在微小繁琐的历史细节描写中织就了独具个人风格的历史图景。其次,迟子建在将目光投注到东北的历史时空深处时,偏重于对苦难命运及复杂人性的描摹,不仅展现个体命运的创伤,也揭示族群历史命运的沉重与伤痛。再次,为了表现历史人物隐匿的内心世界,迟子建往往通过梦境、幻想等方式来打通真实与虚幻之间的屏障,看似突兀的梦境描写实质上隐含了作者对历史的个性认识。因此,迟子建长篇小说中的历史想象与主流的历史书写存在着不同,她并不强调对政治、革命、英雄人物的言说,而是着眼于对那些更具生命感的人、事、物的阐释,从而构成其历史想象的独特性。第三章进一步探讨迟子建的历史想象的缘由与意义。一方面,迟子建持续不断地回望东北近百年历史,与东北地域文化对她的影响有关,从迟子建创作伊始,东北就是迟子建的创作来源和文学之根。另一方面,迟子建的创作也与她的个人情感经验有关,童年经验是她心中永不磨灭的灵魂之光,成年的生命体验则让她理解个体乃至人类的苦难与命运悲剧,发现历史长河下群体的困厄与痛楚。这些因素共同促使其有意识地去形塑一个记忆中的东北。这一写作缘由亦是迟子建长篇小说中历史想象的意义指向,即在重构一个记忆中的东北的过程中,达到唤醒集体记忆、强化身份认同的创作目的。总体来说,迟子建历史想象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的方面在于:她选择东北作为历史想象的空间场域,近百年的时间跨度在迟子建笔下得到了有效整合;具体内容层面,迟子建集中于对历史褶皱中的小人物的关注,大量虚构描写的介入使小说达到“失事求似”的艺术效果。迟子建对东北充满痛楚、丰富却又独特的历史经验进行了独特的审美书写,在历史想象中试图推进到东北历史的精神内部,无论是集体记忆的唤醒,还是身份认同的强化,都展示出作者对历史的个性认识与反思。
其他文献
随着外形等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目标物体的镜面反射得到了有效控制,表面行波等非镜面散射成为目标物体进一步降低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的关键。表面行波能够通过雷达吸波材料进行抑制,然而其在雷达吸波材料中的传播与衰减机理亟待进一步研究,设计高效率表面行波吸收材料的需求也迫在眉睫。本文分别从涂覆型吸波材料和结构型吸波材料两个角度,研究了表面行波在其中的传播与衰减特性。
学位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女性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女性步入职场,在各行各业中展示出新时代女性力量。国产都市剧在近年来不断热播,并逐渐占据电视剧市场的半壁江山,在剧中构建不少展现现代女性风采的人物形象。其中,以现实题材为基础的都市背景电视剧中构建的“女强人”形象因为反映了当代女性的生存境遇和精神状态而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关注,并在网络平台上引起关于角色的激烈讨论。而这种以现实为创作背景
学位
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算法推荐是智能技术时代影响公众思想行为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最大变量”。直面算法场域意识形态传播格局新变化以及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的深刻影响,切实做好内容供给、方式创新、风险防范等工作,对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智能算法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促进主流意识形态的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具有重要
学位
飞机货舱防火设计需要参考实际火灾的燃烧特性,低压货舱内着火点位置不同使得燃烧产生的火羽流存在差异。本文在全尺寸飞机货舱环境模拟实验舱内开展了低压场火灾实验,针对低压环境和火源位置分布等因素影响下的火羽流火焰高度特征和轴向温度分布规律开展了理论研究,旨在为货舱结构防火及火警探测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主要研究工作包括:揭示了低压环境和火源抬升高度对强弱羽流火焰长度参数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压力的降低
学位
在人体基因组中存在富含鸟嘌呤的序列,例如端粒末端、原癌基因的启动子区域等,可以在生理条件下折叠形成稳定的G-四链体结构。而G-四链体的形成可以抑制转录因子识别进而影响基因的表达,该结构也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的重要潜在靶点,因此设计可靶向并稳定某些原癌基因启动子区域G-四链体的药物将有助于癌症的治疗。有机金属钌抗肿瘤配合物,以其与顺铂近似的配体交换速率和较低毒副作用的优势,成为可替代铂类药物的有利候选
学位
施工区通行缓慢,拥堵及延误等问题频发,车联网技术作为一种能提高车辆通行效率、减少拥堵的新兴技术逐渐得到人们关注,但是在网联车发展过程中网联车与普通车混行造成交通流复杂多变的问题一直是研究重点,解决网联车与普通车协同行驶及轨迹问题,将提高车辆通行效率,保障车辆行驶安全。本文首先介绍车辆跟驰模型以及换道模型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施工区域的组成部分和施工区对于交通流的影响。通过对元胞自动机理论的详细分析,针
学位
全球化背景下,留学生作为跨文化间流动的群体之一,相关跨文化适应的研究是当前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议题。社交媒体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注入了更加鲜活的生命力。研究社交媒体使用对于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影响,有助于促进留学生更好地适应中国留学环境,实现“知华、友华、爱华”的良性循环。本研究基于跨文化适应模型和涵化理论,调查了308名来华留学生,深度解析来华留学生社交媒体使用对
学位
互联网的发展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进行即时交流提供便利,技术赋权使得基于用户参与的多元化传播主体建构出跨文化传播新景象。然而,新媒体为跨文化传播提供更多方法途径的同时,仍面临文化单向输出、无法实现有效地跨文化对话的困境。近年来,洋网红作为民间跨文化交流的意见领袖,获得了大众和主流媒体的关注,拥有了一定规模的粉丝群体,形成了独特的网络文化景观。关注洋网红粉丝交流实践的互动过程,探索互动仪式的生成机制
学位
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迅猛,网民规模持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高,信息通过网络快速传播的方式已经取代报纸、电视等传统传播方式。当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许多媒体会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实时信息,用户也习惯于在社交网络平台上表达自己的看法、观点、态度和情绪,信息再经过转发、评论、点赞等方式进行传播。新浪微博作为国内最大的社交平台,用户数量巨大,每当热点事件发生,就会掀起网络舆论,如果不及时地进行舆情引导和
学位
全球化背景加速了风险的扩张与传播,舆论是触发社会风险的重要因子,因此以风险治理视域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舆论引导是当前时代无法回避的重要命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极大危害性和极强扩散性,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广东卫健委承担着主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论引导角色,交出了极具特色的广东抗疫答卷。为探讨政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