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CTA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能力的对比研究目的:通过对比分析CTA与DS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影像学表现,评估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经住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86例,其中男42例,女44例,年龄25-77岁,平均年龄51.86±10.95岁,入院后完善CTA和DSA影像学检查。按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和大小分组对比分析CTA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能力。结果:8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最终确诊81例存在颅内动脉瘤,共发现颅内动脉瘤95个,CTA对于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7%、85.7%和94.1%,DSA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7.9%、83.3%和97.0%,统计结果显示两者对于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动脉瘤的长径大小分组(0~3mm、3~5mm、5~10mm、大于10mm)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各组内CTA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CTA与DSA对于诊断不同部位、形态动脉瘤的准确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CTA与DSA在测量动脉瘤长径、颈宽及AR值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A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能力无明显差别。第二部分基于CTA技术的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研究目的:通过对比颅内破裂与未破裂动脉瘤的CTA结果,评估动脉瘤的形态学特征与破裂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颅内动脉瘤住院患者共108例,其中破裂动脉瘤患者82例,未破裂动脉瘤患者26例。运用CTA测量动脉瘤的长径、瘤颈宽度并计算出长径与瘤颈宽度的比值(AR),对比分析破裂与未破裂动脉瘤在形态学上的差异。结果:单发动脉瘤的破裂率为75.0%,多发动脉瘤的破裂率为81.3%,统计学分析表明两者破裂率无差别(P>0.05);囊状动脉瘤与非囊状动脉瘤的破裂率分别为67.0%和52.9%,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颅内动脉瘤在不同部位的破裂率各不相同(35.0%-77.4%),但各组破裂率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破裂与未破裂动脉瘤测得的瘤体长径、瘤颈宽度和AR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长径为0~3mm、3mm~5mm及大于5mm的动脉瘤的破裂率分别为74.5%、59.2%和55.6%,但破裂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颈宽<4mm和≥4mm的破裂率分别为68%和54.5%,两者破裂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AR值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得出最佳临界值为1.22。结论:颅内多发动脉瘤与单发动脉瘤的破裂风险没有差别;不同形态及部位的动脉瘤的破裂风险没有差别;颅内动脉瘤瘤体长径及瘤颈宽度与破裂无关;AR值=1.22可能是动脉瘤破裂的临界值,AR≥1.22的动脉瘤破裂风险高于AR<1.22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