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翁文灏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地质学家、地理学家,也是学者从政的代表人物。他既是清末秀才,又是留学鲁汶的地质学博士,学成归国后为中国的地质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状况,时代督促着他要实现从书斋到政坛的身份转变。纵观翁文灏的政治生涯,在资源委员会工作和经历相对比较集中,也具有代表性,在这个机构中,一大批和翁文灏一样的留学知识分子,怀揣着实业救国的梦想,将他们从西方学习的新知识运用到国家建设中。从政救国是时代的选择,个人的力量终将无法打破社会政治环境的樊篱,必须借助政权的力量才能更好的完成他们的使命。
本文以翁文灏为研究对象,以小见大,阐释留学知识分子救国道路的选择和实践。首先,从翁文灏的学术背景入手,将他从清末秀才到鲁汶博士的转变,以及回国后为地质事业做出的贡献进行阐述。他将西方科学主义精神与古老的东方文明巧妙的结合,这是转型时代特有的文化现象,时代赋予了他这样的职责,他也不负时代所托,成为享誉国内外的风云人物,在知识分子中有很大的影响力,这将成为其进入政界的一块敲门砖。其次,从时代背景入手,论述他是如何从一位专心地质的学者,转型为国民政府的政客。在20世纪30年代,那个风云变幻,危急存亡的时刻,作为知识分子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都使他不能不问政事,专心搞学术研究了,蒋介石的知遇之恩和救命之情更加速了他进入政坛的决心。最后,以资源委员会的管理和组织运作为切入点,阐释以翁文灏为代表的留学知识分子救国的努力。他们进入资源委员会工作,是怀着满腔的热情,想要真正的搞一番事业的;他们不同于国民政府的其他官员,这个由知识分子组成的机构,自有其独特的工作模式、管理风格、精神面貌,为污浊的国民政府注入一股汲汲清流。但是知识分子的影响是有限的,在救国的途中,他们想要依托所学进行国家建设,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翁文灏救国道路的选择与实践,是以翁文灏为个例,探讨留学归国的知识分子依据所学,在中国社会的现实环境中进行选择和实践“学何以致用”的一般问题。本文认为学不能直接等同于用,其间有着复杂的个人和社会相互选择的内容,或者说所学只有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才能致用。致用的程度一般总是首先取决于社会环境的接受程度。其次,个人灵活的调适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个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一致是事业成功的基本保证。
本文以翁文灏为研究对象,以小见大,阐释留学知识分子救国道路的选择和实践。首先,从翁文灏的学术背景入手,将他从清末秀才到鲁汶博士的转变,以及回国后为地质事业做出的贡献进行阐述。他将西方科学主义精神与古老的东方文明巧妙的结合,这是转型时代特有的文化现象,时代赋予了他这样的职责,他也不负时代所托,成为享誉国内外的风云人物,在知识分子中有很大的影响力,这将成为其进入政界的一块敲门砖。其次,从时代背景入手,论述他是如何从一位专心地质的学者,转型为国民政府的政客。在20世纪30年代,那个风云变幻,危急存亡的时刻,作为知识分子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都使他不能不问政事,专心搞学术研究了,蒋介石的知遇之恩和救命之情更加速了他进入政坛的决心。最后,以资源委员会的管理和组织运作为切入点,阐释以翁文灏为代表的留学知识分子救国的努力。他们进入资源委员会工作,是怀着满腔的热情,想要真正的搞一番事业的;他们不同于国民政府的其他官员,这个由知识分子组成的机构,自有其独特的工作模式、管理风格、精神面貌,为污浊的国民政府注入一股汲汲清流。但是知识分子的影响是有限的,在救国的途中,他们想要依托所学进行国家建设,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翁文灏救国道路的选择与实践,是以翁文灏为个例,探讨留学归国的知识分子依据所学,在中国社会的现实环境中进行选择和实践“学何以致用”的一般问题。本文认为学不能直接等同于用,其间有着复杂的个人和社会相互选择的内容,或者说所学只有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才能致用。致用的程度一般总是首先取决于社会环境的接受程度。其次,个人灵活的调适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个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一致是事业成功的基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