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国家优化资源配置及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特大型引水工程,其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横跨河南、湖北两省,河南淅川部分占水域面积的52%。目前,对于该区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常规水质分析上,而对人体健康和水质安全存在严重影响的PTS类化合物的研究缺乏足够的研究基础。因此,对丹江口水库库区土壤和水体环境中PTS类化合物的赋存及迁移特征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论文对丹江口库区淅川段淹没区土壤、蒿坪河水体以及降雨径流中典型PTS污染物污染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修建了5组共15个野外径流池,并对淅川淹没区表层土壤(0~20cm)、蒿坪河及其支流13个汇水断面以及两期降雨径流样品中的典型重金属(汞、砷、铬、镉、铅、铜、镍、锰、钴、硒)、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初步掌握了丹江口库区重金属、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的浓度分布、污染程度、组分种类和污染来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标准,对其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淅川淹没区土壤中Hg、Cr、Pb和Cu均未超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规定的Ⅱ类标准,而As、Cd和Ni在部分采样点出现超标现象;HCH和DDE均未超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Ⅱ类标准,PAHs有3种致癌性组分苯并[a]蒽(Baa)、屈(Chr)和苯并(b)荧蒽(Bbf)检出。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的重金属相关研究表明:As、Cr、Cd、Pb、Cu、Ni、Mn、Co在旱地、果园和消落带中的含量较高,水田和底泥中的含量较低;Hg在消落带中的含量较低,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土壤中的汞在淹水厌氧条件以及碱性环境下易形成二甲基汞,其溶解性差,难溶于水,且易挥发、易被光解为汞、甲烷和乙烷。3.蒿坪河所有采样点断面Hg含量在平水期和枯水期均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但在丰水期,部分采样点断面Hg含量超出Ⅱ类标准,As则均符合Ⅱ类标准;丹江口水库水体中Hg和As含量均符合Ⅱ类标准。蒿坪河水体中共有11种PAHs组分检出,与国内外其它研究相比,蒿坪河及丹江口水库水体中PAHs和HCH含量相对较低。4.降雨径流颗粒物中有14种PAHs组分检出,径流水相中有12种PAHs组分检出,雨水中仅7种PAHs组分检出;耕地和果园降雨径流中均检出高环致癌组分苯并(a)芘(Bap);同种土地利用类型降雨径流中PAHs、HCH、DDE含量水平的基本趋势为:10~15°耕地>5~10°耕地>0~5°耕地。由此可知,同种土地利用类型降雨径流中PAHs、HCH和DDE的流失量与坡度的大小密切相关,降雨径流可能是河流水体中PAHs、HCH和DDE重要来源之一。5.淅川地区河流水体中的PAHs主要来自底泥沉积物的释放,部分来自地表径流和大气干湿沉降;而HCH和DDE主要来自底泥或沉积物的释放。由此可知,土壤(沉积物)是淅川地区典型PTS的主要汇库。6.淹没区土壤中持久性有毒污染物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淅川淹没区土壤中Hg、As、Cr、Cd、Pb、Cu的总潜在生态风险值较低,生态危害程度为轻微污染;PAHs污染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对生态环境极少产生负面效;α-HCH偶尔发生负面生态效应;DDE发生负面生态效应的风险机率大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