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特别是石油资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大。保证石油资源供应的充足与安全对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石油进口贸易的运输安全是影响中国石油进口供应稳定的重要环节之一。中国石油进口主要来源于中东和非洲,运输方式以海运为主,海运线路通过“马六甲海峡”这个海盗事件频发的战略要道,沿途经过的国家和地区多,政治、军事稳定性差,使得石油运输存在安全隐患。分析研究中国现有石油运输线路的安全度,对其进行科学的运输安全评价,从而为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提高石油运输的安全性提供建议,对保障中国石油进口供应安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已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依据与石油进口贸易运输相关的理论,对石油运输安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定义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影响石油运输安全的各种因素,同时依据指标体系建立的各项原则,从石油货物运输安全,运输工具、设备的安全,运输线路的安全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这四个方面建立了中国石油运输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1988-2005年的中国石油进口贸易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将中国石油进口贸易按来源地分为五条主要的运输线路:中东-中国线路,西非-中国线路,南美洲-中国线路,俄罗斯-中国线路和哈萨克斯坦-中国线路。以这五条运输线路为评价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了运输安全评价并得出了相应的评价结果。同时对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以及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进行的石油运输安全度的评价进行了分析。基于石油的进口贸易运输安全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较多,为有效加强中国石油进口贸易的运输安全,本文从区域运输合作的角度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与建议。在运输安全评价的基础上,以中国-中东区域运输合作,中国-非洲区域运输合作,中国-南美洲区域运输合作,中国-俄罗斯区域运输合作以及中国-中亚区域运输合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