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科学技术内部的交叉和综合以及21世纪全球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的巨大需求,科学技术社会化的趋势更加突出,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如何成为科技的引领者,如何培养引领未来社会的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已成为国内外大学工程教育改革的热点。美国研究型大学作为当今世界高等工程教育领域的领航者,在应对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时,通常以课程为突破口,通过增设新的课程和调整课程结构来达到改革高等教育的目的。因此,以课程体系为着眼点,研究美国研究型大学高等工程教育的特色对当前我国新工科建设下的工程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具有深远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内部的交叉和综合以及21世纪全球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的巨大需求,科学技术社会化的趋势更加突出,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如何成为科技的引领者,如何培养引领未来社会的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已成为国内外大学工程教育改革的热点。美国研究型大学作为当今世界高等工程教育领域的领航者,在应对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时,通常以课程为突破口,通过增设新的课程和调整课程结构来达到改革高等教育的目的。因此,以课程体系为着眼点,研究美国研究型大学高等工程教育的特色对当前我国新工科建设下的工程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具有深远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本研究选取世界大学学科榜——工程与技术学科排名中蝉联世界第一、第二的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泰勒课程原理为案例研究的理论依据,分别从高校的教育理念与培养目标、课程内容的构成、课程体系的组织方式三个方面对两所大学工程学院的课程体系进行研究。麻省理工学院以科学与实践并重的理念为指导,以项目为中心实现部门间和课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斯坦福大学以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为指导,重视工程基础与深度的融合,实现培养工程能力的目标。通过比较,发现这两所研究型大学都注重通识课程的广博性、专业课程的指向性;在专业课程上注重基础工程知识和工程工具的学习,在顶点课程和实践项目中实现工程融合;在课程组织方式上,麻省理工学院以学生参与多个跨学科项目为导向,实现课程体系的融合与连贯,斯坦福大学以学生确定某一研究领域从而不断纵向深入的方式构建其课程体系。
基于此,我国研究型大学在新工科建设课程体系改革中要将当前工程领域的重大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与工程教育课程融合起来,开发“以问题或项目为中心”,融合“理论与研究型教学”为一体的课程体系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工程设计能力;开展跨学科、多学科的工程研究与设计,为学生提供综合化和前沿性的课程内容;依托研究型大学丰富的科研项目优势,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研究类课程,使学生实现“在研究中学习”和“在学习中研究”。
其他文献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没有教育信息化也就没有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建设对于转变教育教学方式,革新传统教育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区域经济的带动,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但由于城乡经济差距导致的教育发展不均衡,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遇到了新的问题。立足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价值追求,开展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绩效研究是促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优化农村地区教育信息化投入结构,促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实现“弯道超车,后发制胜”的关键。
赣州地区经济欠发达,农村学校校长、教师对教
在大数据时代、新课程改革和学习分析技术时代背景下,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行为分析教师的信息教育素养是现代教师的必备能力之一。因此,构建一个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教学行为的分析体系,能够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了解自身教学行为的优秀和不足,加强交流,掌握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技能,在改善课堂教学行为同时,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和信息素养。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诠释新课程改革、学习分析、信息时代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与教师信息素养的内在联系,以及提高课堂教学行为实践能力的必要性;阐释课堂教学行为
改革开放以来,多元文化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在这一成果的背后,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受到严重威胁,为了应对非遗失传的危机,我国开始通过职业教育这一正规教育途径对其进行规范和系统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人而生、因人而传,在教育传承非遗的过程中,师资队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载体,是保证其顺利传承的关键。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师与其他类型教师的区别在于传承内容的差异,因此本研究的主体思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经验总结为逻辑起点,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教育示范,以此
职业教育在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政府和社会不断强调职业教育,增加对它的财政投入。但是,我国职业教育中存在职业教育法律与制度供给不足的严重问题。目前,我国仅有一部缺乏配套实施细则的职业教育法,如何以法律形式规范职业教育财政投入制度,是促进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问题。美国生涯与技术教育法律在不断修订和完善的基础上,为生涯与技术教育财政投入制度建设的构建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确保生涯与技术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积累更多成熟的实践和经验教训。
由四部拨款法案构成的帕金斯系列法案,
摘 要:“课程思政”是新中国成立后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实践中的重要内容,是“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课程育人”的教学实践性方法。高职院校有“课程思政”意义的课程标准,在构建和实施过程中,从教师、学生、课程、教学辅助、行业企业五个层面对思政理念的贯彻并进行可行性的评价,是高职院校达成“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课程思政” 教学有效方法 教学评价 课程标准 在新时代背景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以来秉承以魂铸人这一原则,课程思政同样十分注重从学科思想角度引领学生向更好的方向迈进。在教育教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从学科自身展开深入挖掘,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课程思政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育教学 2020 年6 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纲要》指出
摘 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关键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文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为例,从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精心组织集体备课、重视教学改革、搭建科研平台等方面提出提高思政课教师整体素养的措施,培养了一批“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关键词:新时代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师队伍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
摘 要:“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教师激励”三者互为关联,形成“三位一体”的紧密关系。新形势下,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师激励相结合的有效路径,做到师生教学相长、育人促己,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创建“师生共读”模式,包含师者育人、学生思政、教师激励三元素,融入“四史”和学院“敬”文化素质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旨在潜移默化地以文化人,取得良好成效。 关键词:三全育人 课程
摘 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历来是高校教育管理中头等重要的工作之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其工作方式和手段要结合实际,根据具体情况在形式上创新做法,在实质上落实效果。近年来,广州大学以学年礼作为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之一,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贯穿其中,以一种创新形式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文分析其内涵与意义,探析奖项设置、评价标准与育人的内在关系,阐述学年礼在育人方面所
近年来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与人才市场对人力资本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由过去单纯的安置就业岗位这一表层问题发展到如何解决质量就业的深层思考。作为大学生就业群体中占据重要部分的工科女大学生,由于其涉及工科类别与性别差异这两个独特性,其研究更显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价值。
本文以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问题为立意,通过对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所取得的成果的归纳,对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有了基本性认知,从中寻找大学生特别是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价值。
论文所研究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