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放线菌是一类至关重要的微生物资源。放线菌菌丝在生长中后期产生次级代谢产物,来对抗周围环境的不良条件,以保证自身更好的生长,并且广泛应用于人类生产生活中。对具有抗菌活性的放线菌进行筛选十分重要。目前使用的筛选方法大多数都是基于大体积液体或固体培养进行筛选,筛选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微流控液滴技术的发展为抗菌活性放线菌的筛选提供了新的实验方法和思路。本研究以东方拟无枝酸菌(Pseudomonas orientalis)JCM 423 5、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FXJ1.264 和荧光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RN4220为研究对象,主要获得以下结果:(1)使用不同体积的液滴对微生物进行培养和生长观察。综合考虑后发现,在5nL、1μL大小的液滴中放线菌菌丝可以正常生长。在1μL大小的液滴中S.aureus RN4220能够保持荧光质粒完整传代,保证其良好的荧光指示作用。(2)本研究构建了微流控液滴对互作放线菌进行筛选的筛选方法,使用1μL大小的液滴对放线菌进行7-14天的培养,观察到放线菌菌丝正常生长后,加入1μL浓度梯度稀释后,约为105个/mL的S.aureus RN4220,进行过夜(12小时)的培养。进行荧光强度的观察和检测,结合16S rRNA基因测序的方法。通过两种方法的结合,证明能获得明显的阳性结果和阴性结果,证明筛选方法的构建是有效的。(3)构建了直接使用液滴进行PCR扩增的PCR体系,免去了进行基因组提取的程序,能配合液滴微反应进行后续的检测,根据实验结果反馈,液滴PCR体系的PCR扩增的成功率约在95%以上,并且能成功对放线菌生长的液滴进行PCR扩增。(4)使用实际土壤样品进行体系构建的验证,在验证过程中使用96孔板进行液滴的生成、检测以及观察。结合实验过程中开发的液滴PCR体系,对结果检测过程进行了 barcode引物设计,用引物标记96孔板的板和孔,有助于后续分析和筛选。本研究以微流控液滴技术为指导,建立了使用微流控对互作放线菌进行筛选的筛选方法,将传统的筛选过程微型化,为更加高效快速的进行未知抗性放线菌筛选工作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