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大鼠视神经损伤后,超短波治疗对损伤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ganglioncells,RGCs)数量、病理形态学及CNTF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探讨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并为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65只成年健康Wistar大鼠,抽签法随机抽取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只,并分为伤后3、5、7、10、14、28天6个时间点,两组每个时间点各5只。采用钳央法建立大鼠视神经不完全损伤模型,左眼为损伤眼。视神经损伤24h后实验组局部进行超短波治疗(连续20d,一次/d,每次7min),对照组输出功率为零。分别予超短波治疗第3d、5d、7d、10d、14d、28d取材(受损眼球及球后5mm视神经),采用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RGCs数量及CNTF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
视神经损伤后RGCs逐渐减少,超短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存活的数量增加,减少幅度缩小(实验组相邻3d-5d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5d-7d、7d-10d、10d-14d差别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14d-28d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相邻3d-5d、5d-7d、7d-10d、10d-14d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14d-28d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且自5d开始同一时间点实验组存活的RGC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视神经损伤后CNTF蛋白的表达持续增加,7天达到高峰,随后下降,但28d仍非常显著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相比5d差异出现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7d出现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10d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14d及28d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短波治疗可以提高损伤视网膜CNTF蛋白的表达、增加RGCs的存活数量,对视神经损伤起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