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铅(Pb)、镉(Cd)既是环境中的主要重金属污染物,又是公认的毒性最强的“五毒”元素,其在自然界中往往伴随存在。当它们在作物体内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不仅会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还可通过食物链的传递进入人体,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巨大危害。因此,本实验选取Pb、Cd作为供试污染物,采用室内溶液培养法,初步研究了Pb、Cd及其复合污染对茶树生理生化及吸收积累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揭示重金属对茶树的毒害机制和提高茶叶产品的安全性以及为茶树重金属污染的早期预报和综合防治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与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Pb、Cd及其复合污染均可抑制茶树的生长发育并使茶树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受害症状。单一Pb处理和Pb、Cd复合处理茶树的基本受害症状为:根系逐渐变黑,甚至腐烂,还伴有白色絮凝状物质产生;叶片也失水萎蔫,失绿黄化,焦枯褐变;越冬芽萌发和新梢生长受到严重抑制;茶苗最终死亡。而单一Cd处理的受害症状则表现为:植株中下部叶片轻微失绿黄化和少量脱落,新梢生长也受到抑制,但植株根系却生长正常,并有新根长出,且发芽总数较对照增加明显。Pb、Cd复合污染对茶树的表观毒害程度强于单一Pb、Cd处理。2、Pb、Cd及其复合污染均可不同程度的抑制茶树光合作用。随着Pb、Cd及其复合处理浓度的升高,茶树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以及叶绿素a/b比值均持续下降,而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及气孔导度(Gs)等光合作用参数也都随之降低,且Gs和Tr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Pb、Cd复合污染对茶树光合作用的抑制程度强于单一Pb、Cd处理。3、Pb、Cd及其复合污染对茶树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有所不同。单一Pb处理和Pb、Cd复合处理茶树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先升后降,且Pb、Cd复合处理的酶活性变化幅度明显强于单一Pb处理,而单一Cd处理的SOD、POD、CAT活性则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同时,各处理茶树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也都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且Pb、Cd复合处理各指标的增加幅度显著高于单一Pb、Cd处理,表明Pb、Cd复合处理对茶树细胞膜的破坏程度明显强于单一处理。4、在Pb、Cd及其复合污染处理下,茶树各部位的Pb、Cd含量均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不同程度的增加。单一污染时,Pb在茶树体内的移动性较弱,其在茶树体内各部位的积累分布顺序为:吸收根>主根>主茎>枝条>成熟叶片>新梢;而Cd在茶树体内的移动性则较强,其在茶树体内各部位的积累分布顺序则为:吸收根>主根>枝条>成熟叶片>主茎>新梢。而复合处理时,Pb在茶树体内的分布次序依旧表现为:吸收根>主根>主茎>枝条>成熟叶片>新梢,但总体而言,Cd的加入促进了树体各部位对Pb的吸收积累,导致了各部位对Pb的吸收富集能力的改变;而Cd在茶树体内的积累分布次序则发生了改变,低浓度处理时表现为:吸收根>主根>主茎>枝条>成熟叶片>新梢,而高浓度处理时则表现为:主根>吸收根>主茎>枝条>成熟叶片>新梢,Pb的加入抑制了吸收根、枝条、成熟叶片和新梢对Cd的吸收积累,而促进了主根、主茎中Cd含量的增加,改变了茶树体各部位对Cd的吸收富集能力。5、在Pb、Cd及其复合污染处理下,茶树新梢中的各儿茶素组分和氨基酸组分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变化规律较为复杂,但儿茶素总量、咖啡碱含量和氨基酸总量则均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且Pb、Cd复合处理各指标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表明Pb、Cd及其复合污染导致了茶叶品质明显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