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下称《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其中,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编制与实施的原则被首次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村庄规划作为城乡规划体系的重要部分,村庄规划公众参与在当前国家“民生”导向的公共政策背景下日益受到重视。回顾我国十余年来的村庄规划实践,虽然在改善村庄建设风貌、整治村庄人居环境、发展农村经济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传统的村庄规划程序,包括自上而下的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体系、政府一元化规划管理决策和精英专家编制规划方案等等,都令作为村民自治区域的村庄规划及其相关建设活动的开展不尽如人意。村庄规划脱离村庄发展实际、忽视村民生存需求、得不到村民认可,进而导致方案搁浅或产生社会冲突的问题仍然层出不穷。其中,作为乡村地域重要公众角色的村民没能有效参与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是导致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针对村民参与问题,我国广州、成都和重庆等地的乡村规划建设均作了有益的探索。2013年,重庆市南川区开展了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活动,并在村民参与规划方面提出了相对具体的要求。本文即结合该实证案例,展开了针对村民参与实际效果和意愿的田野调查,从参与主体、参与途径和参与体系三方面完成了问题诊断;并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的公众参与理论和典型样本经验基础上,将渐进式村民参与纳入到村庄规划全过程之中,提出了村庄规划编制与实施阶段的村民参与体系及相关成果体系,总结归纳了与渐进式参与体系相应的村民参与过程与技术方法。本文主要以“基础研究→问题解析→体系探索”三个层次、五个章节展开研究。第一、二章为基础研究部分,绪论章节首先介绍了村民参与的研究背景、意义及目的,界定村庄规划村民参与的相关概念,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的综述分析,最后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第二章首先分析了村庄规划村民参与相关的基础理论,其次对英国、韩国、香港、广州和成都五个国家或城市的先进案例进行介绍,分析其公众参与体系和技术方法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为本研究的体系和方法的优化和建立提供借鉴。第三章为问题解析部分,首先对重庆市南川区村庄规划的基本情况和村民参与体系进行全面的介绍,接着对南川区5个村庄的村庄规划村民参与效果和意愿进行田野调查和分析,根据笔者参与项目经验和调研结果,归纳总结体系本身及体系实践中存在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和特点。第四章为体系探索部分,主要以问题为导向,以相关理论案例为借鉴,提出渐进式村民参与的核心理念,优化了村庄规划编制阶段的村民参与体系,并依据当前村庄建设及全过程村民参与的需要,构建了村庄规划实施阶段的参与体系和村民参与成果体系;其次探索了村民视角的村民参与的技术方法与过程;最后,针对影响村庄规划公众参与的辅助机制进行了一些发散性的拓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