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农田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代谢多样性对碳组分变化的综合作用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2531199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其碳储量是大气碳库的3.3倍,生物碳库的4.5倍。在土壤碳循环过程中,土壤碳组分的变化能够反映出陆地生态系统碳输入和输出的平衡,可以更好地预测土壤碳库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在土壤中较为活跃,它们与土壤碳循环密切相关。作物可以同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将部分光合产物以根际沉积物的形式进入土壤,给土壤微生物提供主要碳源和能量;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则能够将有机态养分转化成无机态,利于植物吸收利用或以有机碳(SOC)的形式存储于土壤中。土壤无机碳(SIC)是干旱盐碱地土壤碳库的主要存在形式,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土壤有机碳组分,而对土壤无机碳的研究较少。土壤盐碱化是引起土壤退化的主要问题之一,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本研究在对野外环境调查以及实验室测试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吉林省西部典型盐碱玉米和水稻样地作为采样点,对玉米和水稻生长过程中根际土壤(RS)和非根际土壤(NS)以及不受耕作影响的底土层土壤(BS)中土壤碳组分的含量变化规律进行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明确盐碱土区玉米和水稻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变化特征,并建立多元逐步归回模型,揭示环境因子对RS、NS以及BS土壤碳组分的综合作用。全面了解土壤碳循环和转化过程以及循环和转化的影响因素,能够更好地维持吉林西部盐碱农田的可持续性发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SOC和SIC含量在成熟结实期(Ⅲ期)时含量最高,微生物量碳(MBC)、溶解性有机碳(DOC)和易氧化有机碳(ROC)含量均在生长旺盛期(Ⅱ期)时含量最高,生长幼苗期(Ⅰ期)最低。玉米和水稻各生育期土壤碳组分含量整体表现为RS>NS>BS,土壤SOC、MBC、DOC、ROC和SIC含量整体上均随着盐碱程度的增大而降低。种植水稻比种植玉米有利于提高土壤SOC、MBC、ROC含量,水稻生长对增加土壤SOC、MBC、ROC含量更明显,更有利于土壤固碳。种植玉米和水稻均增加了土壤DOC和SIC含量,但种植玉米和水稻相比对于提高土壤DOC和SIC含量差别不大。(2)在玉米和水稻样地RS、NS和BS土壤过氧化氢酶(CAT)、蔗糖酶(INV)和淀粉酶(AMY)活性在Ⅱ期时活性最高,而土壤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在Ⅱ期时最低,在Ⅲ期时最高。玉米和水稻土壤各生育期CAT、INV和AMY活性整体表现为RS>NS>BS,玉米和水稻样地土壤PPO活性整体表现为RS≈NS<BS。在盐碱胁迫下,玉米和水稻样地土壤CAT、AMY、INV会受到抑制,但PPO活性随着盐碱程度的增大而升高。种植玉米和水稻提高了土壤PPO活性,但土壤CAT、INV、AMY活性在作物生育期前后进行对比,没有发现统一的变化规律。(3)在玉米和水稻样地土壤细菌(BAC)、真菌(FUN)和放线菌(ACT)数量平均值变化情况均在生长旺盛期时最高,在生育期前后土壤BAC、FUN和ACT数量没有统一的变化规律。玉米和水稻各生育期土壤BAC、FUN和ACT数量整体表现RS>NS>BS中最少。在玉米和水稻样地不同生育时期RS、NS和BS中土壤BAC和ACT数量变化规律整体上随着盐碱程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在玉米和水稻样地中土壤FUN数量均随着盐碱程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玉米样地土壤BAC、FUN和ACT数量均高于水稻样地。(4)玉米样地土壤中微生物代谢活性随盐碱程度的增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水稻样地呈现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玉米样地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整体上高于水稻土壤。玉米RS和NS中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在Ⅱ期最大,BS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在Ⅲ期时最大。水稻RS、NS和BS中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在Ⅲ期最大,在Ⅰ期最小。玉米和水稻RS、NS和BS中土壤微生物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随土壤碱化度升高而降低。玉米在Ⅱ期时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水稻在Ⅲ期时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5)玉米和水稻样地RS、NS和BS中微生物对31种不同碳源的代谢能力不同,且差异较大。能被玉米根际、非根际和底土土壤中微生物主要利用的碳源有6种为吐温80、L-丝氨酸、L-苏氨酸、α-D-乳糖、N-乙酰基-D-葡萄胺和衣康酸。能被水稻根际、非根际和底土土壤中微生物主要利用的碳源有8种分别为D-半乳糖醛酸、D-葡萄糖胺酸、丙酮酸甲酯、L-精氨酸、D-甘露醇、腐胺、α-环状糊精和I-赤藻糖醇。玉米样地中土壤微生物对6类碳源的整体利用率的平均值呈现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羧酸类>聚合物类>胺类>酚酸类。水稻样地中土壤微生物对6类碳源的整体利用率的平均值呈现碳水化合物类>羧酸类>聚合物类>氨基酸类>胺类>酚酸类。(6)在玉米和水稻样地43个环境变量因子中p H、ESP、SSC、EC和SWC均为模型筛选出的对玉米和水稻土壤碳组分影响较大理化性质因子。在土壤酶中CAT、INV、AMY和PPO为模型筛选出的对玉米土壤碳组分影响较大的土壤酶因子。PPO对水稻样地碳组分的影响较小,在筛选过程中被剔除。D-纤维二糖、D-半乳糖醛酸、4-羟基苯甲酸、腐胺、D-甘露醇、γ-羟基丁酸和N-乙酰基-D-葡萄胺、2-羟基苯甲酸、γ-羟基丁酸、衣康酸为模型筛选出的分别对玉米和水稻土壤碳组分影响较大的微生物碳源利用因子。BAC、FUN和ACT为模型筛选出的对水稻土壤碳组分影响较大的微生物因子。环境因子通过多元逐步分析模型能够较好拟合土壤中碳组分含量的变化。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城市更新活动也大规模展开,但是大部分多是依赖于巨额的商业性房地产投资的活动而进行的,这种大规模改造对于城市中所特有的居住文化结构模式是一种极大的破坏。对于城市中老旧居住区的更新,微更新是城市存量空间优化的重要部分,基于目前的5G大数据视角下,探究老旧居住区的规划策略,为下一步老旧居住区微更新提供有效数据及科学依据,分析所得结果以期为老旧居住区的规划策略注入新思路。
随着数据的爆炸式增长,数据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基于多源数据的信息挖掘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特征识别、计算机辅助疾病诊断等领域。多源数据按同一数据集是否采集于不同源分为多模态数据和多中心数据。其中,针对多模态数据的学习旨在挖掘并处理多个模态下数据的不同信息从而获取更鲁棒的特征表示。多中心数据学习任务的关键在于,针对一些单个站点(医院)数据量小而容易过拟合的问题,利用合适的方法减小不同中心之间数据分
为解决中国西北地区的新能源消纳问题,提出一种含CSP电站的风光火储联合外送系统优化配置方法。首先,根据风光火储的互补特性建立含CSP电站的风光火储联合外送系统的典型架构,并分析其工作机制;其次,结合拉丁超立方抽样以及基于时序自相关和互相关的时序重构、时序组合和场景择优,生成考虑时序自相关和互相关性的随机场景集;接着,以计及碳排放成本的系统收益和系统新能源消纳能力最优为多目标,构建含CSP电站的风光
近年来国资平台数量不断增加,且不乏负面舆情的暴露,其信用风险需要重新审视。基于国资平台兼具产业和投融资双重属性的特征,本文立足于国情特色下国资平台的定位,以区域分析作为基础盘,通过资金投向拆分其业务实质,在厘清其作为平台属性的公益性业务基础上,从市场化角度评价其产业运营能力,突出强调母公司对子公司实质控制的重要性、财务分析中的短板效应以及外部支持意愿的判断,对研判国资平台的信用品质提供了新的视角。
为探索菌草在种植食用菌方面的应用情况,了解菌草粉栽培平菇的产量高低,效益的好坏等,通过对菌草粉、菌草粉与棉籽壳各占一半、棉籽壳等原料栽培平菇的配方比较试验,进行配方筛选,试验表明:菌草粉与棉子壳各占一半配方的满袋时间适中,菌丝长势旺,污染率偏低;五潮菇的总产量、生物学效率均高;原料成本较低,用工成本适中,鲜菇产值、产投比较高,用之替代棉籽壳料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正>近年来,金融科技因其具有的轻资产、高创新、上规模和易合规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使“金融科技2.0”这一概念应运而生,显著促进了相关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与“金融科技2.0”有关的风险问题仍然存在,包括科技性风险与金融性风险两类,若不针对这些风险做好处理,金融科技2.0的发展无疑会受到阻滞。
期刊
通过辨证论治和分型论治酒精性肝病,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且治疗更有针对性,相对西医治疗更安全,充分彰显了中医药治疗的独特优势。本文从酒精性肝病的病因病机、中医各家的辨证治疗、中药复方治疗、单味中药治疗和相关中药有效成分的治疗等方面,系统地综述了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研究进展。发现中医药的治疗可以从多方面发挥作用,中医学根据四诊合参、复方用药配伍运用和辨证论治使其方法更有针对性,相对西医药治疗具有更安
<正>应全面评估其创新激励、公共福利、社会伦理、系统经济性等方面产出,形成有利于药物创新的新药创新机制。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创新取得了十足的发展。国家重大科技创新专项主力推出了一批技术领先、临床急需的新产品,其成果显而易见。据悉,我国国产创新药近年来获批数量和国内临床试验数量连年增长。2021年,有31种创新药获批,是2020年的2倍。而国内临床试验数量在2020年增加至1368个,
期刊
智能照明系统是结合了物联网技术、智能感知技术、LED照明技术等多种技术的新型照明系统。近些年,随着Wi-Fi无线网络和智能移动设备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这些技术在照明系统实现了普及,利用Wi-Fi无线网络的智能照明系统更加便捷、灵活,使用成本更低,还有节能环保的优势,非常适合家庭使用。基于此,文章围绕Wi-Fi无线网络,对家用智能照明系统进行设计、分别从家用智能照明系统的总体设计,硬件设计及软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