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湿地公园称为“城市之肾”,具有重要的生态修复净化功能。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是对日益缺失的湿地资源的保护与恢复的实践活动。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规划设计是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对湿地中的景观要素斑块、廊道、基质进行景观格局分析研究,结合区域环境生态评价,进而提出生态规划设计方案,指导后期的建设与管理,实现了对湿地资源可持续性的综合保护与利用。城市湿地公园与地域性文化相互融合,兼顾公园绿地的休闲娱乐、科普教育、游览观赏等功能,并且具有极高的生态、观赏、人文、科研等价值。白泉湿地公园生态规划设计研究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对白泉湿地景观格局分析研究,提出景格局优化对策,并对生态环境进行生态适宜性分析评价,确定生态适宜性等级划分适宜性分区。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白泉湿地公园生态规划设计方案,为白泉湿地生态恢复、开发利用等提供科学依据,实现城市与湿地可持续发展和谐共赢。研究结果表明:1.构建白泉湿地公园绿地信息数据库根据解译结果将白泉湿地公园景观斑块要素分为农田、灌草、林灌、建筑、水体、其他(建筑垃圾、裸露地等)六类,建立了白泉湿地公园绿地信息数据库。2.白泉湿地公园景观格局与生态问题根据白泉湿地公园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白泉湿地公园景观格局主要存在的生态问题有:景观斑块种类与数量较少,且斑块分布极不平衡,空间异质性较低,生态系统空间层次较为简单,生态多样性受到限制,稳定性较弱,生态恢复较为困难,除草灌斑块外,其他景观斑块都受到较大程度的人为干扰。3.白泉湿地公园生态适宜性评价根据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结果,将白泉湿地公园生态适宜性分为:极适宜区(评价值在5~3.391之间),面积为10.2531hm2;高适宜区(评价值在3.390~2.034之间),面积为42.3465hm2;基本适宜区(评价值在2.033~1.454之间),面积为41.1393hm2;不太适宜区(评价值在2.033~1.454之间),面积为15.9611hm2。4.白泉湿地公园生态规划设计根据景观格局优化对策与生态适宜性分区结果,结合规划目标,对白泉湿地公园进行生态规划。白泉湿地公园规划为“一带、两轴、三环、五区”总体规划布局。“一带”为一条景观带;“两轴”为东西主轴线及南北次轴线;“三环”为三条主要交通环路;“五区”为生态保育区、湿地恢复区、科普教育区、管理服务区、合理利用区。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从湿地保护与恢复、道路交通、植物等方面进行了生态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