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村寨文化空间保护与传承研究——以H壮族村寨为个案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a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以往对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研究中,学者们主要注重民族文化内涵的保护和传承,侧重民族文化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文化表现形式、文化变迁等研究,较少关注和研究文化空间,在解释文化现象时缺乏空间视角。本文在研究视角和理论的结合运用上,主要是基于社会学的空间研究视角,以空间理论和文化空间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具体村寨——文山壮族村寨H村为个案,对壮族村寨文化空间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传承措施,对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的是参与观察和实地访谈的调查方法,调查对象主要有村寨的村干部、民族精英、普通村民,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力图提高研究的科学性。研究内容上主要是基于了解H村现存的民族文化传说与其文化空间的现状,纵向的对H村不同时期文化空间进行比较,从文化空间仪式、文化空间生产、文化空间表征三个方面对H村文化空间变迁进行分析。民族村寨本身作为一个文化空间,同时也是一个空间系统,文化空间与空间中的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各要素的变迁都会引起文化空间的变迁。文化空间的变迁实质上是空间主体有目的的、有意图的社会行动的产物,村寨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影响着文化空间的实践和表征。  文化空间本身具有文化性、空间性、系统性和时间性等特点,文化空间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自身有变迁和更新的机制,可以进行自身生产和空间要素的生产与再生产,所以对文化空间的保护与传承可以采用空间生产的理念。同时文化空间的系统性要求文化空间的保护与传承要秉承整体保护的文化空间保护理念,重视空间主体对文化空间保护与传承的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青年劳动力通过城市招聘、求学、城市购房等途径进入城市生活。随着他们在城市立足扎根,为了改善父母生活或者照看孙辈,大批的老人随迁到城
学位
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区近郊不可避免地迈向城市化。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与农民之间因征地而起的冲突早已引起学界广泛关注。当学者将目光主要集中在集体行动和上访
社区矫正在我国大面积试点已有数年,试点地区在实践中摸索出了许多有益的做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也遇到不少困难,暴露出一些问题,同时各学科也从不同的视域对社区矫正进行了研究
谣言、流言与人类的文明一样古老。这样一个亘古而常新的社会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其发生的概率不是变小了,而是变大了,其所折射的社会问题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多了,因而研究它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