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国以来,人口问题一直是一个社会热点,我国政府对人口问题非常重视,居民也对人口问题有着极大的关注。建国之初,我国政府鼓励居民生育,秉持着“人多力量大”、“人定胜天”的观念,我国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膨胀性的提升。然而随着人口问题的恶化,我国开始正视人口膨胀的扭曲现状,从1970年开始逐步试行并推行新的人口生育政策——计划生育政策,从行政命令和法律法规约束居民的生育,希望通过独生子女政策从形态上和意识上都控制人口增长的速度。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卓越的成果,成功控制了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但同样也遗留下来了诸多问题,比如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以及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的双减少,人口老龄化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将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隐患。同时,我国这种带有特殊性质的高储蓄也是国内外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高储蓄”在经济发展时期为我国银行提供了充足的投资资本和投资动力,但在经济发展日渐成熟的现在,已经演变成了“高收入、高储蓄、低消费”的不健康状态,这对拉动我国的内需是非常不利的影响。对于讲求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的我国来说,这样的状态必须得到调整和改善。本文结合上述两个问题,开创性地将人口生育政策与居民储蓄率的问题结合起来,首先梳理相关的人口理论和储蓄理论;其次整理了我国人口生育政策的变化轨迹及其所带来的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以及居民储蓄情况的变化;再结合这些现实情况,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论分析,探求人口生育政策对居民储蓄的影响机理;在理论分析后,运用数理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希望通过研究,探寻人口生育政策与居民储蓄率的关联,探寻不同人口生育政策对人口发展和居民储蓄率的影响,试图扩充解决居民储蓄率过高的新途径,提出合理有效且可行的相应政策。具体来说,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通过对相关理论、人口生育政策、人口发展情况和储蓄变化情况的结合分析,得到人口生育政策对居民储蓄的影响方式和作用机理:人口生育政策对人口年龄结构有直接的影响,其中正影响包括:极大提升了人口质量、迅速下降了总生育率、间接促进了经济增长、基本缓解了供需矛盾;负影响包括: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劳动年龄人口持续下降、生育意愿与生育政策相矛盾;在改变人口年龄结构的同时,人口年龄结构通过改变劳动力供给、收入分配选择以及社会预期三大路径进一步影响我国的居民储蓄率;并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地区的人口生育政策状况,通过设立虚拟变量,结合我国1991-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VIF检验,随机效应模型以及White异方差稳健标准误等方法,对不同人口生育政策对中国各地区居民储蓄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合上述内容,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1)人口生育政策对居民储蓄率有一定的影响,严格的人口生育政策对居民储蓄率有正影响,宽松的人口生育政策对居民储蓄率有负影响。(2)少儿抚养比的增加会抑制储蓄率的上升,老年抚养比的增加会促进储蓄的上升。(3)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对居民储蓄率有正影响,但影响程度都较为微弱。利率对储蓄率有显著的影响,但GDP增长率并没有显著的影响。因此本文提出四点政策建议:(1)进一步放宽人口生育政策,从政策源头改变当前控制生育为主的社会现状,提高生育率并且提高生育质量,从而影响未来的人口年龄结构比和人口质量;(2)建立更加健全的养老保障制度,从社会福利角度为老年人口提供更多的保障,使得他们的老年生活有更好的预期,不会将消费转化为储蓄以换来对风险的防范;(3)加大劳动力资本投资,劳动力供给的数量和质量的双提高,能使我国居民高储蓄能够有效地转化为投资;(4)改变国民消费理念和储蓄理念,特别是改变老年人口的消费观念和储蓄习惯,从文化层面消除对储蓄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