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常住流动人口当前面临困难及对策研究

来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88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北京历年统计年鉴数据,分析了北京市常住流动人口逐年增多的趋势;并根据人口城市化理论、市场经济理论、产业结构调整理论,分析了人口流动和迁移的必然性;通过中国历年统计年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5年全国1.325[%]人口抽样调查有关数据的计算,分析了人口流入北京的原因是北京在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城市化水平、人口受教育程度、预期寿命等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大大超过人口输出地区及全国其它绝大部分省市。相关统计数据表明,人口的不断流入,促进了北京的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的逐年增长;促进了北京产业结构的调整;缩小了北京和人口输出地区的收入差异。   在流动人口不流动的情况下,流动人口仍然面临着就业机会不均等、子女教育受到限制、参保率低等困难和问题,如部分学校仍旧只接受本市户籍的生源报名和入学、非本市户籍的学生不能参加升学推优、高考的时候不能在北京参加考试等。本文通过一些个案对常住流动人口面临的这些困难进行了分析,认为应该让户籍和教育分开,让本市常住流动人口和本市户籍人口的子女,享受到同等质量的教育。同时建议户籍改革向流动人口倾斜,如为符合一定条件的“事实移民”   落户,这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为流动人口落户还有助于扩大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提高流动人口参保率。同时,还要通过国家财政适当向流动人口倾斜、加强政府强制力量、为流动人口提供免费的培训、逐步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壮大劳动监察员队伍,来提高流动人口参保率。长期来看,要彻底解决流动人口面临的困难,在于促进农村发展进步、促进京津冀地区协调发展、促进全国经济社会的平衡发展。
其他文献
历史的进程走向何方,思想的进程也必将走向何方。在中国漫长的文明史中,马克思主义以一种崭新的理论体系自“五四运动”后,仅经过二十多年短暂的历史时期就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导
学位
我国行政诉讼法施行至今,随社会的发展变化而逐步完善,其在解决行政争议,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
目的 探讨老年人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高频多普勒超声检测老年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程度,测定血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