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背景下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以内蒙古蒙古族小学汉语教师为例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zhongxia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文系本科毕业,从事近20年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工作,培养了许多牧区小学汉语教师,汉语教学成为我无法放弃的事业,汉语教师成为我生活中最多的朋友。关注汉语教学,关注少数民族汉语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我论文的核心。   本论文以国内外最新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为依据,以内蒙古蒙古族小学汉语课堂教学为切入点,通过对汉语课堂教学实例的分析和对学生汉语实际应用水平的考察,全面揭示蒙古族小学汉语教师教学现状,特别是对小学中高级段汉语教学存在的不足(甚至缺失)以及形成的因为作了较全面的分析与阐述,明确汉语教师在其中所处的地位、所应负有的责任,特别指出:少数民族汉语教师由于其“双语”(蒙汉兼通)这一特殊背景,他们在汉语专业发展道路上困难重重,其汉语教学常常处于极被动的局面,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几方面努力,其中,有效的教学指导--特别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如何进行教学内容的确定、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如何开展有效的语言训练等方面的指导--非常必要!其次,汉语教师应积极形成适合本民族汉语教学研究的长效机制,把反思教研作为自己最好的专业发展途径,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提高,使汉语教学真正成为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   本论文的几大亮点:   1、首次对我国少数民族汉语教师,特别是双语背景下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师,做相对独立的研究,以往,多是作为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的一个部分;   2、首次关注少数民族汉语教师专业发展,特别是职后专业发展,以往多关注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师的职前培养;   3、首次深入少数民族汉语课堂,对国内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作相对深入的研究;同时,对少数民族汉语教材(小学)也提出相应意见,特别是对教师教学用书的指导作用、存在不足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本文以激励保健理论为分析框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比研究从传统媒体转至新媒体工作的员工(即转型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研究发现,近两三年内,40岁以下、大专或本科学历的普通员
期刊
“双元制”是德国享誉世界的职业教育模式,在德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日益明显,社会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需
1917年夏末秋初,在直隶及京兆地区发生了罕见的大水灾,灾情为数十年所未遇。北洋政府委托前国务总理熊希龄设立督办京畿一带水灾河工善后事宜处,督办这次水灾的各项救济事务。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