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最轻的结构金属材料,镁合金具有优良的电磁屏蔽性能、散热性能、机械加工性能和减震性能等,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领域。近年来,交通工具轻量化被认为是应对能源过度消耗和环境严重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也使得镁合金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镁合金的电极电位很低,耐腐蚀性能较差,对使用环境要求较高,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范围。激光冲击强化作为一种新型的表面改性技术,具有可控性强、强化效果明显等优点,在提高材料的耐蚀性方面发挥出独特的优势。本文以连铸态和轧制态AZ80镁合金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热处理、区域LSP及电化学腐蚀实验。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对AZ80镁合金试样进行预固溶及预时效处理,并采用两种不同激光脉冲能量的激光束对试样进行了光斑搭接的区域LSP试验。对比分析了LSP试样的表面残余应力、显微硬度、物相及微观组织。结果表明,LSP在试样表面形成高幅值残余压应力,随激光脉冲能量增大而增大;厚向显微硬度明显提高,且呈梯度变化,强化层深度在1.0mm以上;预固溶LSP试样组织中有大量孪晶生成,而预时效LSP试样组织中只有少量孪晶,但第二相分布更加连续均匀。对AZ80镁合金试样进行电化学腐蚀实验,得到不同预处理状态及不同激光脉冲能量下区域LSP后试样的电化学腐蚀曲线。从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两个方面分析了不同状态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并通过拟合电路方式模拟了镁合金表面腐蚀过程中的电极过程。结合组织与性能分析,探讨了不同预处理状态下LSP提高镁合金耐蚀性机理,得到了不同预处理试样LSP的最佳激光脉冲能量范围。对预固溶LSP试样进行了后时效处理,从微观组织、显微硬度、表面残余应力等方面分析了其组织性能变化,并对时效后的试样进行了电化学腐蚀实验和分析。对腐蚀机理、第二相析出及LSP组织性能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