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原发性肝癌是第三大肿瘤致死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原发性肝癌早期无明显症状,发现常为中晚期,使得手术、射频、肝移植等根治性治疗手段无法实施,因此姑息性治疗在肝癌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是原发性肝癌姑息性疗法中最重要的手段,随机对照研究及meta分析结果显示,TACE能够显著改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预后。但是TACE的疗效在相同分期和临床特点的患者间存在巨大差异。且TACE作为微创治疗,很难获得组织标本,因此不能像手术切除患者进行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研究寻找预后因素。因此急需新型的肿瘤标志物来预测原发性肝癌行TACE治疗的预后。CD147是重要的肿瘤表面分子,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表达。CD147参与到肿瘤进展、转移及肿瘤细胞代谢改变等多种过程当中。CD147分子在原发性肝癌中高表达,且高表达CD147分子的患者常预后不良。之前的研究结果显示,CD147分子通过与CD98分子形成复合体而起作用,该复合体与细胞表面的EPCAM、ASCT2相互作用,影响肿瘤细胞的进展与代谢。EPCAM属于CAM家族的一员,不仅在多种正常的上皮细胞表达,且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表达升高。之前的研究表明肝细胞癌中EPCAM分子高表达,且高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ASCT2又叫SLC1A5,是Na+依赖的氨基酸转运载体,属于SLC1基因家族,特异性的转运中性氨基酸,ASCT2在谷氨酸盐转运中起到重要作用,而谷氨酸盐是肿瘤维持自身代谢重要的物质。研究发现,ASCT2在数种肿瘤中表达增高,而进一步细胞实验证实,ASCT2是肿瘤细胞得以维持与生长所必须的。但是ASCT2与肝细胞肝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尚未报道。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ar polymorphisms, SNP)能够稳定、准确的反应人类遗传背景的不同。SNP检测取材简便,仅需采集外周血,且随着技术进步,SNP已实现了高通量的检测。SNP广泛应用于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的研究。先前的研究显示,EPCAM基因上的SNP位点与乳腺癌、宫颈癌的发病风险相关。进一步研究表明EPCAM基因上的SNP位点与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相关,但是肝癌与EPCAM基因上SNP位点间的关系尚未研究。先前研究报道了ASCT2基因上SNP位点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尚未有关ASCT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肿瘤预后的报道。本研究旨在研究EPCAM、ASCT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癌行TACE治疗预后的相关性,为原发性肝癌找到新的预后指标。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2月至2011年12月,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TACE为首选治疗方案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48例。收集该组患者基本临床信息,并随访患者的预后信息,随访截止日期为2014年1月。所有患者均抽取外周血5ml,提取全基因组DNA。使用美国国立环境健康科学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for 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ce,NIEHS)提供的http://snpinfo.niehs.nih.gov/的公共平台,预测EPCAM、ASCT2基因上的SNP位点。应用MassARRAYTM飞行时间质谱生物芯片系统(Sequenom, San Diego, CA)对每位患者行SNP分型。应用SPSS Statistics19.0(IBM 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及多因素的COX回归风险比例模型用于分析各临床信息及SNP位点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Kaplan-Meier曲线及Log-rank检验用于比较不同组间生存率的差异。Mann-Whitney U非参数秩检验比较不同组间肿瘤大小的区别。分别应用三种遗传模型(additive, dominant, and recessive)行相关性分析。所有的检验都是双侧检验,P <0.05定义为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结果:本研究在EPCAM基因上选择了两个SNP位点(rs1126497和rs1421)。应用Cox回归分析临床特征发现,AFP高于200ng/ml (HR,1.63;95%CI,1.31-2.03, P <0.0001)、肿瘤最大径大于5cm (HR,2.53;95%CI,1.96-3.27, P <0.0001)、肿瘤数目为多个(HR,1.40;95%CI,1.12-1.75, P=0.003)、存在门静脉癌栓(HR,2.43;95%CI,1.93-3.05, P <0.0001)及肿瘤分期较晚(HR,2.18;95%CI,1.75-2.71, P <0.0001)是原发性肝癌行TACE治疗预后不良的因素。应用单因素与多因素的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发现,rs1126497和rs1421与患者预后不相关。分层分析发现:在有门静脉癌栓的134例患者中,rs1126497野生型(WW)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突变型患者(WV+VV)(HR,1.62;95%CI,1.11-2.39, P=0.013)。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同样证实:在有门静脉癌栓的人群中,rs1126497突变型(WV+VV)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明显差于野生型(WW)患者(log-rank P=0.023)。EPCAM基因SNP位点与原发性肝癌各临床参数间的交互作用分析发现:rs1126497位点与肿瘤数目(HR,1.34;95%CI,1.01-1.78, P=0.045)及门静脉癌栓(HR,1.73;95%CI,1.19-2.51, P=0.004)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预后存在交互作用,生存曲线也证实了此结果。本研究在ASCT2基因上同样选择了两个SNP位点(rs3826793和rs2070246)。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AFP (HR,1.35;95%CI,1.08-1.70, P=0.010)、肿瘤大小(HR,1.95;95%CI,1.46-2.61, P <0.0001)、门静脉癌栓有无(HR,1.82;95%CI,1.42-2.33, P <0.0001)、肿瘤的BCLC分期(HR,1.54;95%CI,1.20-1.98, P=0.001)是原发性肝癌行TACE治疗独立的预后不良指标。而联合其他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HR,0.43;95%CI,0.31-0.60, P <0.0001)。Cox回归、分层分析及生存曲线分析发现,ASCT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癌的预后不相关。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原发性肝癌患者携带rs2070246纯合突变型(VV)的肿瘤大小显著小于野生型(WW)患者(OR,0.40;95%CI,0.20-0.78, P=0.008)。三种基因模型分析显示:在recessive模型中,rs2070246位点与肿瘤的增殖显著相关(OR,0.32;95%CI,0.17-0.62, P=0.001)。结论:EPCAM基因上的rs1126497位点能够预测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患者行TACE治疗的预后,ASCT2基因上的rs2070246位点与原发性肝癌肿瘤的大小显著相关。然而本研究的结论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分析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