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语作为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或产生于古代寓言、历史故事,或产生于古代诗文中的名言警句、民间口语。成语在意义上有整体性、结构上有凝固性等特点。由于成语主要产生于历代文献,因此在形式和意义上都保留了大量的古代汉语特点。
古代汉语虚词可以分为代词、介词、连词、副词、助词、叹词、语气词等七类,它们的词汇意义不强,一般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
本文将成语和虚词相结合,以刘洁修的《成语源流大词典》为语料,对成语中的虚词使用范围、使用情况和兼类现象进行研究,考察成语中虚词的使用情况。由于成语的存古性以及其有限的结构限制,成语中的虚词和文献中的古汉语虚词相比,范围有所缩小而且用法有限,此外,本文还对含虚词的成语进行了研究,探究了虚词成语的语源、形成规律、发展演变以及虚词成语的内部结构,揭示了虚词成语的特点。本文运用了归纳、比较、分析等方法对成语虚词与虚词成语两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