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稳步增长,然而劳动收入份额,即劳动者报酬在GDP中的比例,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劳动收入份额的持续下降会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阻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给经济的发展带来不稳定。直观来看,外商直接投资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趋势相反,这样的现象是否有着内在的联系,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不同区域的经济结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出于十八大及2013年两会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趋势的担忧,本文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区域性差异,将我国的数据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区域。首先,本文分别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和劳动收入份额的区域性差异做了考察与分析。通过2002-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显示,东部地区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占比84%,中部地区占比9%,西部地区占比7%;劳动收入份额在东、中、西部地区的分布也呈现出区域的差异,西部地区最高,东部地区略高于中部地区。其次,本文在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中,建立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理论模型。通过数理模型的分析,我们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和劳动收入份额份额之间存在着“U”型的关系,这也与实际的数据相符合。另外,由于外资企业进入不同地区成本的不同,导致了外资企业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存在区域的差异,外商直接投资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来自于技术租借效应和工资竞争效应的相互作用。再次,基于理论模型的分析,本文选择了半参数空间计量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从面板数据的空间相关性检验结果来看,空间相关性显著,于是建立空间面板模型,分析FDI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进一步,从理论模型分析得到FDI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于是利用非参数方法,将FDI作为非参数变量,引入空间计量模型中,得到半参数空间计量模型来分析FDI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区域差异。从实证结果来看,引入非参数,提高了模型的精确度。该模型的建立和估计方法也是本文的重要创新所在。最后,根据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的结果,得出结论和建议。本文认为要提高各地区的劳动收入份额,需要根据各地区的不同情况合理引进外资,需要增加教育的投入,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发展劳动偏向型的技术进步,需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挥其经济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