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甲基化检测与银离子识别的新方法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so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学性质,在细胞分化,调控基因转录和修复等生物过程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其与很多疾病例如癌症有直接关系,因此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课题。金纳米棒(GNRs)因其各向异性结构和独特的光谱特征而倍受化学研究者青睐,得到飞速的发展,广泛应用于金属离子和氨基酸检测、免疫分析、DNA序列分析、癌细胞成像和光热治疗以及纳米材料组装等领域。水体重金属污染具有持久性、高度危害性和难治理性,如何快速、准确监测并对其进行科学评价,成为当今环境科学关心的热点问题。银离子是一种高毒性且在环境中污染相当普遍的金属离子,开发灵敏检测Ag+的方法十分重要。基于以上所述,本文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电化学策略检测DNA甲基化和DNA甲基转移酶活性发展了一种免标记的电化学检测DNA甲基化的技术,该方法首先在金电极上构构筑一个电化学DNA传感器,以六氨合钌(RuHex)为电化学信号指示剂,当电极表面的DNA在特定位点被甲基化后,能够被特异性的酶切割,从而脱离电极表面,导致电化学传感器的电化学信号降低。甲基转移酶的活性与电化学信号成一定线性关系,从而实现了对DNA甲基转移酶活性的测定。该方法对Dam甲基转移酶的活性检测区间为0.25-10U/mL,检测限为0.18U/mL(S/N=3),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此方法进一步用于筛选DNA甲基转移酶的抑制剂,为新的抗癌药物的筛选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2.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法检测DNA甲基化和DNA甲基转移酶活性基于金纳米棒与不同长度的DNA链相互作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效率的差别,发展了一种荧光检测DNA甲基化的新方法。当形成DNA双链时,金纳米棒与DNA双链之间的静电作用很强,从而导致荧光标记的DNA荧光猝灭,当双链被甲基转移酶甲基化后,能够被核酸内切酶切割成小的片段DNA,片段DNA与金纳米棒之间的静电作用很弱,从而导致荧光恢复,通过荧光的恢复程度,来实现对DNA甲基转移酶活性和甲基转移酶抑制物的分析,该方法对DNA甲基转移酶活性的检测限可以达到0.5U/mL,具有简单、快速、选择性良好等特点。3.以金纳米棒为信号探针构建DNA生物传感器检测Ag+利用金纳米棒与DNA单链和DNA双链的静电作用力不同,构建了一个新的Ag+生物传感器。随着Ag+的加入,C-C错配的碱基对形成C-Ag+-C结构,导致DNA电荷密度增大,从而使得与金纳米棒之间静电作用增强,引起金纳米棒的团聚,并导致金纳米棒的横向紫外吸收峰降低。通过金纳米棒紫外吸收的信号的变化实现对银离子检测,该传感器用于检测银离子的检测限可以达到15nM(S/N=3)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其他文献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随着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强大的理论和工程学科数字信号处理(DSP)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它的地位和影响越来越重要,成为通信、雷达、声呐、地球物理
具有窄分子量分布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在溶液中可以自组装形成各种胶束和囊泡结构。这些聚合物有序聚集体可应用于生物医药、催化、微电子等领域。为了获得结构固定、尺寸分布
[目的]研究土荆芥提取物(以下简称土荆芥)与西药克拉霉素或甲硝唑联用对幽门螺杆菌(Hp)标准菌株(NCTC11637)的杀菌作用。[方法]在空白对照组和含不同药物组的布氏肉汤液体培
聚苯胺由于环境稳定性好、电导率高等优点而成为导电聚合物中的研究热点,然而其不溶不熔,可加工性差等问题限制了它的实际应用。本论文从分子设计的角度,将苯胺齐聚物链段作为聚
<正>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三章第一节的学生实验。该实验采用插针法来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实验操作要求高,现象不明显,实验误差大,学生难于理解
从根本上来说,教育教学论文写作是一种教育教学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研究及写作首先应该从教育叙事研究及其写作开始。主要包括三方面的问题: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
鉴于目前国内外分析确定井漏层位方法的局限性,综合利用测井、钻井以及地质等资料,提出了一种确定井漏层位的新方法——综合分析法,重点阐述了其基本原理和判定准则。实际资
用HF/6-31G**、密度泛函方法B3LYP/31G**、二级微扰MP2/6-31G**、四级微扰MP4/6-31G**、方法对甲烷和氘代甲烷进行几何构型全优化,并将优化的结果与实验值进行比较.用上述4种
自2005年以来,SG集团相继投产了河北迁钢、秦皇岛、京唐等钢铁厂,形成了跨地区多地的生产格局。为降低采购成本,SG集团开始探索集中采购管理模式,并由SG供应公司统一负责集团
<正>"研究平抛物体运动"实验是高中物理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现行的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材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实验装置。笔者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该实验装置存在着一些缺陷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