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禾麻为贵州省苗族民间用药,是荨麻科植物珠芽艾麻Laportea bulbifera(Sieb.et Zucc.)Wedd.的新鲜或干燥全草。红禾麻兼有外敷内服之用,性味辛、温,有小毒,归肝、脾、胃经,具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利尿等功效。红禾麻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儿茶素类、黄酮类、鞣质类、香豆素类、挥发油类、以及糖类及其苷类、氨基酸及多肽、维生素、各种微量元素,现阶段的研究多为对其上述某一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已分离鉴定出的化合物较少。目前对红禾麻的药理作用研究集中于对其镇痛抗炎、免疫抑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的研究。本课题使用雄性昆明种小鼠,高脂饲料喂养2周,建立实验性高胆固醇脂血症小鼠模型。红禾麻经提取、大孔树脂分离后得到红禾麻水部位、30%乙醇、70%乙醇、95%乙醇四个部位干燥粉末。分别以40 mg·g-1剂量灌胃给药,4w后测定小鼠血清各项生化指标,肝脏切片、油红O染色观察。研究红禾麻不同部位对实验性高胆固醇脂血症模型小鼠体质量、肝体系数和血清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红禾麻30%乙醇部位和70%乙醇部位均能显著降低高胆固醇脂血症小鼠体重及小鼠血清TC、LDL-C、MDA水平,升高实验性高胆固醇脂血症小鼠SOD水平。小鼠肝细胞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空白组小鼠肝组织在中央静脉和门脉管周围肝细胞呈现正常分布状态。在高胆固醇脂血症小鼠中观察到中央静脉周围的肝细胞变形,中心静脉区周围的血窦充血,微泡和微泡变化以及显著聚集增加的脂肪细胞。红禾麻30%乙醇部位和70%乙醇部位小鼠的肝脏组织切片呈现中央静脉周围的肝细胞较为正常,说明红禾麻30%与70%乙醇部位可以对高胆固醇脂血症小鼠肝组织进行保护和修复。结果表明,红禾麻30%乙醇部位和70%乙醇部位可以调节实验性高胆固醇脂血症小鼠的血脂代谢,能够显著降低其血脂水平。同时,基于UPLC-QTOF-MS/MS技术,使用Welch Ultimate UPLC C18column(100 mm×2.1 mm,1.8μm),以乙腈和水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190-800 nm,梯度洗脱分离各主要成分,在数据依赖性采集(IDA)模式中,采集每个MS扫描周期信号最强的8个前体离子信号。动态背景减法用于匹配IDA标准。正离子模式检测,利用化合物高分辨分子离子峰与MS/MS碰撞子离子碎片质量数对各主要成分进行归属与鉴别。共鉴定出41种红禾麻降血脂有效部位的主要成分,包括6种寡肽类,11种香豆素类和24种脂肪酸衍生物类成分。为进一步研究红禾麻降血脂作用机理,使用UPLC-QTOF-MS/MS技术对小鼠血清进行分析,基于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偏最小二乘法(PLS-DA)探究小鼠血清中代谢产物的差异性变化,利用VIP值筛选出4个潜在的与红禾麻降血脂作用机理密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成分。通过KEGG数据库查询和筛选,确定了6个高血脂症病程相关的代谢通路。试验结果表明红禾麻降血脂作用主要涉及其对体内脂质、糖类、维生素、氨基酸类成分的调控作用。本课题首先经D101大孔树脂柱层析分离、制备红禾麻不同部位提取物,以小鼠实验性高胆固醇脂血症模型筛选降血脂活性部位,通过UPLC-QTOF-MS/MS技术,对红禾麻降血脂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和表征,进而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探究其降血脂作用机理,为进一步研究红禾麻降血脂有效成分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中药降血脂类药物的研发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