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聚集与城市化演进的内在机理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ne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是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生产和生活方式逐步取代乡村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转移受到两种力的作用,一种是农村的推力,这种推力是由于农业剩余不断增加而引起的;另一种则来自于城市的拉力,即城市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给城市居民带来更高的福利从而吸引着乡村地区剩余人口向城市移动。比较两种力量的作用,对于象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城市的拉力往往是城市化发展的决定力量。城市中聚集了各种类型的产业,产业聚集成为城市的本质特征,它影响了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产业聚集促进了聚集经济性的形成,聚集经济性具有外部经济的特征,它来自于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聚集经济性使得城市经济、社会、功能和空间得以不断发展和优化。产业聚集在形成经济性的同时还形成了聚集的不经济性,如地租的上升,空间的拥挤、环境的污染等,对城市发展产生制约作用。城市的拉力取决于聚集的经济性和不经济性的共同作用,前者使城市拉力增大,而后者则消减了城市的拉力。因此,本文从产业聚集出发,通过研究产业聚集在区域工业化、城市功能和城市类型、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以及城市群的演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揭示产业聚集与城市化发展的内在关系,从中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理论发现和政策建议。 工业化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无论是第一、二、三次产业的递进,还是工业内部从轻工业向重化工业的转化,都是产业发展的结果。产业只有在一个适宜的环境下才能够获得快速发展,尽管不同的产业需要不同的环境与之匹配,但各种环境都受到六种因素的作用,分别是区域基础环境、需求因素、供给因素、产业网络、企业因素和政府作用,针对不同的产业,这六种因素发挥着不同的主导作用。产业聚集通过对这六种因素的作用而发挥对工业化的影响,具体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一方面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产业聚集能够促进需求集中,供给条件多样化,产业网络完善,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进而达到带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推动工业化发展;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影响政府的政策来发挥作用。产业聚集所形成的聚集经济性将引导政府的政策向有利于产业聚集的方向发展,从而改善产业聚集地区与其相匹配的产业发展环境,带动区域工业化发展。本文通过构建产业的空间聚集度指数来度量区域的产业聚集程度,并使用省级数据检验了产业聚集与工业化的关系,发现在中国省级层面,产业聚集对工业化具有促进作用。 城市类型是由城市的主导专业化产业决定的,不同类型的城市发挥主导作用的聚集经济类型是不同的,专业化城市由地方化经济主导的产业聚集组成,多样化城市则由城市化经济主导的产业聚集组成。不同类型的产业聚集通过对产业发展环境的作用,强化了自身的聚集经济类型,从而使得专业化城市更加专业化,而多样化城市则更加多样化。在产业聚集的作用下,专业化城市和多样化城市形成有序的地域分工,引导着产业在不同类型城市问合理的转移。本文利用纳尔逊城市分类方法,对长三角城市类型进行了划分,并以苏州为例,说明了FDI聚集对专业化城市形成的影响。 城市内部空间是由一系列具有不同功能的子空间构成,这些子空间通过功能的有序衔接,使得城市内部空间变得合理而有效率。产业聚集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表现在,第一,促进了城市内部功能空间的形成,这主要是聚集经济性发生作用。第二,促进了中心—外围结构的形成。对城市空间而言,中心—外围结构无处不在,从城市内部商业中心与外围,到城市与乡村,都具有中心—外围结构的特征,而产业聚集则是这种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第三,影响中心—外围结构的变化。产业聚集利用不同聚集主体的利益偏好差异,通过聚集的经济性和不经济性的综合作用调节各种功能空间的变化。本文以南京新区江宁的形成与演化,说明在产业聚集的作用下,南京原先的中心—外围结构被打破,形成了新的中心—外围结构。 产业聚集对城市群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促进了中心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大量中小城市的形成。产业聚集强化中心城市的极化效应,使中心城市规模经济性不断增强,吸引了更多要素的进入,使中心城市规模得到发展。同时,产业聚集加快了中心城市对外的扩散,带动了其周边中小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影响了城市间的地域分工。产业聚集使城市间的联系不断强化,城市间通过贸易互通有无,使原本稀缺的资源变得不再稀缺,改变了城市的比较优势,进而逐步形成城市群内部的地域分工。本文通过对长三角城市群的考察,发现长三角内部存在着两种因产业聚集而形成的产业转移,一种是以上海为中心向江浙发展的垂直型转移,另一种则是江浙之间发生的水平转移,同时进一步分析了产业聚集对城市群的主要影响。 对于中国而言,产业聚集与城市化表现出了正的相关关系,本文使用城市数据,测度了非农产业空间聚集与FDI聚集对城市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对目前的中国城市而言,产业聚集所形成的聚集经济效应大于聚集不经济性效应。扩大城市规模,发展大型城市是中国城市化的主要方向。产业聚集在提高城市极化水平的同时,也带动了其经济腹地的发展。通过积极吸引外资,可以扩大FDI聚集对城市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优化产业聚集,使产业聚集的经济性大于聚集的不经济性,有利于推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因此,本文在对产业聚集与城市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当前城市化战略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基于产业聚集优化的城市化发展战略并阐述了实现城市化战略的基本途径。
其他文献
摘 要:历史、真实与自我确证是巴恩斯小说一以贯之的探寻主题,不同于其之前小说中寻而不得的新历史主义式结局,巴恩斯将这一探寻主题纳入克莫德虚构范式,以节奏和结尾赋予这一探寻主题以确定性。本文运用克默德虚构理论,阐释巴恩斯如何以节奏形成解密邀请,并以结尾揭秘情节和话语的潜在意义,于小说结尾处赋予个人历史以确定性,实现最终的自我确证。  关键词:克莫德虚构理论;结尾;节奏;潜在意义;确定性  作者简介:
摘 要:叙事学的人物观有两种:结构主义叙事学“功能性”的人物观及传统的“心理性”的人物观。本文试图从这两种人物观两种观点出发,简要分析《我亡故的弟弟来到美国》一文中的主要人物,以期对该小说有更好的理解。  关键词:叙事学;人物观  作者简介:王婉如(1990-),女,河南郑州人,助理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基于中国目前的经济特征、发展趋势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现状,本文对我国投资银行的市场结构和业务创新方向、创新内容以及创新支持体系等进行了的理论研究。首先,在对我国投资银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