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温室效应日益加重,极端高温频繁发生,对广大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造成极大伤害,开展大豆品种(系)耐热性鉴定,并就其耐热生理机制进行研究,对指导耐热大豆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155个大豆品种(系)为材料对其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并选取耐热品种长农17和热敏感品种锦州4-1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时期耐热生理机制的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155份大豆品种(系)的开花期耐热性和鼓粒期耐热性均可划分为强耐热型、耐热型、中度耐热型、中度敏感型、敏感型和极敏感型6个耐热类型。根据品种(系)在开花期和鼓粒期耐热性的综合表现,筛选出4个强耐热性品种(系)和63个热敏感品种。百粒重、单株荚重、每荚粒数、茎粗、主茎节数、节间长度、蛋白质含量这7个指标可作为大豆开花期耐热性鉴定指标。单株粒重、单株粒数、每荚粒数、株高、节间长度、地上部干物重、脂肪含量这7个指标可作为大豆鼓粒期耐热性鉴定指标。2.不同时期高温胁迫结果表明,苗期高温处理下,大豆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ASA含量、POD酶活性以及叶绿素a/b均降低,MDA含量、SOD酶活性以及叶绿素含量升高,脯氨酸含量在30±2℃处理下最高,但随胁迫温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开花期高温处理下,大豆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ASA含量、POD酶活性以及叶绿素a/b随胁迫温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脯氨酸含量、MDA含量、SOD酶活性以及叶绿素含量呈增加趋势;鼓粒期在35±2℃、40±2℃处理下,大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a/b降低,MDA含量、SOD以及POD酶活性增加,两品种间ASA含量、叶绿素含量以及脯氨酸含量差异显著。其中耐热品种长农17在各时期高温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a/b降低幅度以及MDA含量增加幅度均低于热敏感品种锦州4-1。35±2℃、40±2℃处理下长农17叶片中脯氨酸含量、ASA含量、SOD以及POD酶活性水平均高于锦州4-1。3.开花期和鼓粒期35±2℃、40±2℃高温胁迫均大豆使单株粒重显著降低,且鼓粒期单株粒重受高温影响更大,其中耐热品种长农17单株粒重降低幅度小于热敏感品种锦州4-1。通过相关分析可得,单株粒重与可溶性糖含量及叶绿素a/b呈显著正相关,与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MDA的积累与可溶性糖含量、ASA含量、POD酶活性及叶绿素a/b呈显著负相关。POD分别与ASA、SOD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由此可得,膜脂过氧化程度越严重,大豆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越低,抗氧化能力越弱,叶绿素a与叶绿素b比例失衡越明显,单株粒重下降幅度越大。对活性氧清ASA、POD、SOD除具有协同作用,可有效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增强大豆植株的耐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