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化合物致癌机制的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n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通过形态学方法,研究细胞对镍化合物的摄取方式与状况;   2、通过检测镍染毒后细胞内镍含量的改变,探讨不溶性镍化物对靶细胞中镍含量的影响及致癌机制;   3、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不同浓度不溶性镍化物对人肺癌A549细胞内Cap43、HIF-1α蛋白的影响;   方法:   1、用不同浓度的水不溶性NiO和Ni3S2分别处理人肺癌A549细胞,来进行镍染毒细胞的制备;   2、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对不溶性镍化物的摄取状况;   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染镍48 h后细胞内镍含量并估算其摄取率,并比较相同处理浓度下A549细胞对不同镍化合物的摄取量;   4、用不同浓度的水不溶性Ni3S2处理人肺癌A549细胞,24 h后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染毒后细胞内Cap43与HIF-1α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   1、镍染毒细胞模型制备成功2、光镜下观察所见染毒6 h后,部分镍化物即己进入细胞,并分散于细胞质中;24 h后,大部分镍化物都已进入细胞,并且产生胞吞小泡;染毒48h后,光镜观察,已经进入细胞内的镍化物大部分聚集于细胞核周围图。   3、透射电镜下观察所见染毒48 h后,经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吞噬镍化合物已形成胞吞小泡,并可见其大部分均围绕在细胞核周围。   4、细胞内镍含量的测定及比较经过终浓度为0,0.5,1.0,1.5,2.0,2.5,3μg/cm2的Ni3S2处理后,平均每105个细胞中含镍量为0.0024,0.0771,0.0157,0.2268,0.4754,0.7000,0.9882μg;终浓度为0,0.5,1.0,2.0,4.0,8.0,16μg/cm2的NiO处理后,平均每105个细胞中含镍量为0.003,0.070,0.108,0.255,0.628,1.543,6.571μg;相同浓度镍颗粒物(0.5,1.0,2.0μg/cm2)处理下,Ni3S2处理组细胞镍含量分别为(0.0771±0.0066),(0.1574±0.0190),(0.4754±0.1121)μg/105个细胞,均高于NiO处理组(0.0701±0.0032),(0.1081±0.0159),(0.2552±0.0415)μg/105个细胞,各剂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5、细胞内Cap43、HIF-1α蛋白的表达情况随着Ni3S2浓度的增加,细胞内Cap43与HIF-1α蛋白表达量均增加。   结论:   1、细胞对不溶性镍化合物的摄取是通过胞吞作用实现的。   2、Ni3S2、NiO染毒后A549细胞内镍含量随着处理剂量的增加,细胞内的镍含量随之增加,有一定的剂量-反应趋势,且相同处理浓度下细胞对Ni3S2的摄取率要高于NiO,可能与颗粒表面所带电荷不同有关。   3、不溶性镍化合物可引起细胞内Cap43与HIF-1α蛋白含量的增加。
其他文献
将数据挖掘技术用于协同入侵检测 ,提出基于数据挖掘的协同入侵规则生成算法 ,采用基于数据挖掘的分布式协同入侵检测技术 ,可以有效的检测协同入侵 ,同时还具有对未知协同攻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小梁网细胞的培养方法及其生物学特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小梁网细胞是否表达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E
目的:   脓毒症是严重感染、重度创伤、大手术后、重型急性胰腺炎和休克等常见的并发症。脓毒症所引起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已成为目前ICU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已经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