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F-FDG PET/CT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3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胰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低,绝大多数患者在确诊后1年内死亡,高发病率与肿瘤恶性度高有关。许多患者不出现特异临床症状和体征,导致早期诊断十分困难,临床出现特异症状和特征时多已有淋巴结转移和/或远处转移,因此,正确的诊断及分期对于胰腺癌患者治疗计划的制定和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是很重要的。 胰腺癌诊断需要影像方法探测局部胰腺病变和远处转移。诊断胰腺癌的传统影像方法有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超声(US)等,它们依赖于病变形态改变,如病灶大小,增强方式等,但这些方法的诊断和分期不够准确。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18F-FDG PET)进行功能显像,对于胰腺癌患者来说,PET能够探测到胰腺病变和远处转移,诊断准确性高于CT,但不能精确定位,这影响了其临床价值的发挥。近年来,PET/CT一体机将PET和CT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一次扫描即可获得PET与CT的融合图像,CT提供的解剖信息能够准确地与PET的功能代谢图像匹配,还同时为PET图像提供了一种快速而精确的衰减校正方法。 本研究评价 18F-FDG PET/CT鉴别诊断胰腺良恶性病变和检测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的价值。 方法:病人资料:对2005年5月~2007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PET/CT检查的可疑胰腺肿块的患者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女性21例,男性25例,年龄21~85岁,平均年龄为53.24±16.16岁。所有病例最终诊断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并且所有病例均经6个月以上随访。最终确定胰腺癌患者26例,胰腺良性病变者20例,然后比较分析PET、CT图像的特征。 患者准备:患者空腹至少6 小时以上,空腹血糖控制在6.1 mmol/L以内(血糖>6.1mmol/L时,根据情况静脉滴注胰岛素降低血糖)。按体重5.5MBq/ kg(0.15 mCi/kg)静脉注射18 F-FDG,注射后患者安静等待40~60 分钟。 显像方法:所有患者先进行头部的CT扫描,扫描参数:电压为140 Kv,电流为160 Ma;螺距为5.0 mm;球管单圈旋转时间为0.8 秒;层厚为4.25 mm。然后再进行头部的PET扫描,PET图像采集模式为3D模式。头部扫描结束后,即刻行全身CT扫描,扫描范围为颅底至股骨上1/3段,体部CT采集参数:电压为140 Kv,电流为200 Ma;螺距为5.0 mm;球管单圈旋转时间为0.8 秒;层厚为4.25 mm。PET图像采集方式为2 D模式,扫描范围与CT相同,一般为5~7个床位,每个床位为5 分钟,采集完成后利用CT数据对PET图像进行衰减校正。 图像重建及融合:PET图像重建采用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迭代法(OSEM),迭代次数为2,迭代子集为28;CT图像重建采用标准重建法,矩阵512×512,重建层厚5 mm。图像融合通过工作站Xeleris软件进行。 图像分析:18F-FDG PET/CT由2名以上有经验的核医学科与放射科医师共同盲法阅片。意见一致者即可确立诊断,意见不一致者,请专家会诊,达成一致意见。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1.5进行配对t检验;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由MedCalc9.2软件完成。 结果:由PET 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诊断效能的ROC曲线可见,当选择SUVmax=2.95为判断胰腺病变良恶性界值时,约登指数(Y)最大。这时,对胰腺癌诊断的灵敏性是88.5%(23/26),特异性是85.0%(17/20),准确性是87.0%(40/46)。若以SUVmax大于2.95为标准,18F-FDG PET/CT显像假阳性3例,1例为临床随访诊断慢性胰腺炎,1例为影像学联合肿瘤标志物诊断慢性胰腺炎,另1例为病理证实胰腺先天性变异。假阴性3例,2例为病理证实胰头癌,1例为临床随访诊断胰腺癌。 糖类抗原19-9(CA19-9)大于37kU/L为界值,其鉴别诊断胰腺良恶性病变的灵敏性为61.5%(16/26),特异性为50%(10/20),正确性为56.5%(26/46)。18F-FDG PET /CT显像还发现16例检查前未确定的肝、肺、骨及淋巴结转移,同时根据18F-FDG PET/CT结果,11例患者治疗方案得以修正。 结论:根据现有资料分析18F-FDG PET/CT是鉴别诊断胰腺良恶性病变和检测胰腺癌患者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的一种理想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在急诊内科支气管大咯血患者的急诊救治中,采用国家早期预警(NEW)评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80例支气管大咯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不同NEW
目的 探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循证护
目的 观察“317护”手机APP联合微信平台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9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根据建档顺序分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门诊输液治疗的患者的92例,根据患者所实施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