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股市经过短短20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作为金融领域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股市在增加融资渠道,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促进企业优胜劣汰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股市与整个社会经济的关系日趋密切。与此同时,国内外频繁发生金融风波,无论是国外的1929年美国股灾、1987年美股市大崩盘事件、日本村也证券丑闻、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2007年的美国次级债务危机,还是国内的2001年因国有股减持而引发的股市非理性暴跌,都给投资者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这些现象揭示了股市蕴藏着巨大风险,风险性是世界股市的共性。如何控制股市风险涉及股市风险的计量,合理的计量并监控股市风险对于成功地防止股市风险至关重要。与国外股市相比,中国股市一直存在市盈率过高,系统风险过大,政策市现象明显等问题。这与我国一直以来存在的股权分置有很大关系。股权分置存在固有的缺陷:扭曲证券市场定价机制;导致公司治理缺乏共同利益基础;不利于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不利于上市公司的购并重组;制约着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和产品创新;不利于形成稳定的市场预期等。因此为促进股市的健康发展,2005年5月以来,中国股市开始全面的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改革通过非流通股东采取对价,配股的方式取得流通股的地位。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展开,中国股市中流通市值逐步扩大,同时伴随着红筹股的回归,中国股市有了更加雄厚的基础。一般而言,股市中上市公司越多,上市公司的质量越好,股市的系统性风险应该越低,非系统性风险占比应该越高。实际情况是否如此?本文对此进行了实证分析与验证。本文使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对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股票系统性风险进行计量分析,建立在随机抽样的方法基础上,选取100只上市公司股票,采用周收益率、月收益两指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中国股市板块与个股的系统风险差异程度。其结果显示:周收益率计算的系统风险占比均比月数据计算的结果稳定,但趋势一样;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股市的系统风险明显下降,在2007年系统风险出现回升的迹象;股权分置改革后各板块之间的波动差异显著,并且总体波动性下降;中国股市由于短期收益高于长期收益导致市场投机气氛严重;不对称的政策操作、资金供给、一级市场新股发行等是股权分置改革后系统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改革新股发行制度,采取对称的明确的政策操作、保持经济增长率、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等降低系统风险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