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心理健康成了现代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几乎近一半的教师具有心理健康问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个性、人格乃至终身发展,同时也是学校提高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综观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大多针对的是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还不够,相关研究也不够深入。本文拟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同时溯本探源,期望探索影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其干预策略。研究目的:探索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寻找提高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策略;并为高校教师提供自我调节的方法。研究方法:本研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及理论观点,遵循“查阅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讨论→提出应对策略”的思路,参照WHO生存质量和有关健康的内涵并依据相关文献中关于心理健康的表现,结合重庆市地区高校教师工作、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实际情况,白行设计调查问卷,在重庆市地区12所高校中随机取样,在预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修改并确定其内容;采用SCL-90量表测量,并用spss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1、此次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师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比率为44.56%,其中男性为38.64%,女性为48.59%。教师心理健康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焦虑、失眠、多梦、躯体化、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工作效率低下等;2、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教师;3、不同年龄、不同职称、不同岗位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不一样(随着年龄、职称等因素的增长,心理健康水平大体呈上升趋势);4、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5、影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是指教师职业活动本身以及管理环境、社会支持、生活压力、社会资源等其他多种因素造成的有损其心理健康的因素。本文从高校教师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压力、教师职业所特有的压力及教师个体的人格特点和个体主观因素等方面来解析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探索有效的干预策略如下:1、教师采用合理的方式自我调节;2、学校管理组织建立人性化的管理机制;3、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4、适当减少高校教师的工作负重;5、提高相关待遇;6、提供可疏导的渠道。通过这些分析,使我们能够较好地认识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并使有关高校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