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慢性缩窄性疼痛模型(c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CCI)中,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6(G protein-coupled recepteor kinase6, GRK6)在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和脊髓中的表达及定位改变,并明确其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传递与调制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将200-250克雄性SD大鼠分成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模型组暴露并结扎左下肢坐骨神经,假手术组暴露人坐骨神经后直接缝合。用机械刺激和热辐射刺激检测大鼠在CCI后不同时间点的机械性触诱发痛和热痛觉过敏的痛阈变化。(2)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DRG和脊髓腰膨大L4-5段中GRK6蛋白在CCI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使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GRK6在脊髓中的分布情况和表达变化。应用免疫荧光双标检测GRK6的细胞定位。(3)构建过表达GRK6慢病毒,对大鼠脊髓鞘内注射后检测转染效率,建立CCI模型并检测大鼠行为学变化。(4)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脊髓中肿瘤坏死因子a (tumor necrosis factor-a, TNFa)在CCI后的表达变化;体外培养脊髓背角神经元,使用不同浓度梯度的TNF-a刺激,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神经元中GRK6的变化情况;脊髓鞘内注射TNF-a中和抗体,行为学检测CCI大鼠的痛敏反应,并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GRK6的表达变化。结果(1)CCI模型建立后,大鼠产生明显的双侧性的机械性触诱发痛和热痛觉过敏,从术后第1天开始出现,持续到21天以上,第7天时痛闽最低。(2)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GRK6在双侧DRG及脊髓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在CCI术后3天开始下降,在术后5天达到最低水平,然后缓慢回升。免疫荧光双标结果发现在DRG以及脊髓中GRK6主要与神经元共定位,极少表达于胶质细胞;并且CCI术后在神经元中的GRK6表达量明显减少。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分布于脊髓背角灰质中GRK6的表达量在CCI术后5天呈双侧性下降,尤其是在脊髓背角Ⅰ-Ⅱ板层。(3)鞘内注射过表达GRK6慢病毒后,大鼠脊髓中GRK6表达增高,部分逆转了CCI诱导的疼痛反应。(4)CCI术后脊髓中TNF-a的表达在术后1天开始显著上调,在第术后3天达到最高峰后逐渐下降;TNF-a刺激体外培养的脊髓背角神经元能诱导GRK6的表达下降。鞘内注射TNF-a中和抗体后,明显缓解CCI诱发的疼痛反应,同时部分逆转CCI诱导的GRK6在脊髓中的表达下调。结论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后引起双侧性的机械性痛觉超敏和热痛觉过敏,GRK6在DRG和脊髓组织中蛋白表达水平呈双侧性下调,与神经元有共定位;过表达GRK6部分抑制了CCI神经病理性疼痛;CCI引起大鼠脊髓中TNF-a表达的双侧性增高诱导了GRK6表达的双侧性下调;炎性因子诱导的GRK6表达水平的降低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与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