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人口的变化规律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传统的研究多集中在城市人口总量的时间序列变化上,相比之下对城市内部人口空间变化问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而分析推动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及其演化动力机制的研究就更加稀少.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郊区化研究随之崛起,学术界开始关注城市内部人口的空间集散问题.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加速,从1990年以来,北京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突出的表现就是在城市总量增长的过程中,包括人口在内的城市各类要素不断地在城市内部进行交换.因此,北京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变的日益紧张.由于城市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大,城市内部出现了交通堵塞、环境恶化、住房拥挤等不利于城市发展的种种问题,因此传统意义上的对城市人口总量的分析已不能满足新时期的城市规划和管理的需求.另一方面,中国大城市空间扩散首先是原来位于中心区的工业企业的外迁和居民由于市政改造的动迁,由于这些企业与仍然居住在中心区的就业群体之间构成有机整体.此外,动迁的居民与城市中心之间的密切联系并不会因为其空间位置的移动而迅速改变.所以,这种扩散具有明显的中心膨胀加轴线扩张的形式,也就是所谓摊大饼的形式.这是一种以道路建设为导向的城市扩散的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与发达国家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相类似.轨道交通的发展改变了大都市区的发展形态,使城市沿轨道交通走廊轴向伸展;而小汽车和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则带来了城市蔓延和郊区中心的出现.在大城市的疏解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交通系统诱导城市结构的作用十分显著,良好的交通系统是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该文正是基于这种背景,利用第三、第四、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析目前北京人口分布的空间结构,同时通过运用数学模型,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北京市1982年--2000年18年来的人口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探讨这一时期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异规律及演化过程.并结合北京的道路交通建设考察这种结构和规律的内在动力机制,以期能为编制新一轮的城市规划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及建议,并为国内对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的理论研究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范例.该文在几个方面作出了尝试的分析研究,并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通过人口空间分布的三个层次分析,可以认为北京市人口的总体变化趋势为:中心区人口减少、近郊区人口快速增长、远郊区人口低速增长2.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模型的模拟分析表明:Clark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北京市人口的郊区化的主体是"近郊化"3.北京市人口空间结构演化的规律是:人口密度空间分布结构日趋复杂,空间结构演化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主要原因是道路交通建设所引起的人口空间分布变化.1982-2000年间人口扩展的主要方向为西向、西北向、东北向及正东向.